劉虞身為州牧,只管民生行政,卻沒有掌握軍事大權,幽州的戰事,大多是由北平太守公孫瓚帶領出戰的。
公孫瓚,野心勃勃之輩,手中有了兵權,則看不起天下眾人。
和冀州的袁紹大戰三場之後,公孫瓚元氣大傷,只能乖乖的待在自己的右北平郡窮兵黷武,準備來年再和袁紹大戰一場。
劉虞對公孫瓚窮兵黷武的行為十分不滿,一是怕公孫瓚成功之後,不好控制;二是心疼自己治下的百姓。
只是苦於沒有藉口對公孫瓚發難,故而劉虞只好下令不許公孫瓚再次出兵,並削弱了公孫瓚的權力。
公孫瓚是誰?這可是雄霸北方的霸主,豈是劉虞一道小小的命令能控制住的?
公孫瓚為了擴充套件自己的勢力,不僅屢次違反命令,而且開始侵犯百姓。
掠奪韓成遷徙隊伍的財物就是其中之一。
就連劉虞準備賞賜給遊牧民族的物品,也多次被公孫瓚派兵搶奪。
......
馬貴神速。
不出一日,韓成的信便放到了劉虞的桌前。
劉虞看完後,心中大怒:“公孫瓚啊公孫瓚,你折騰就折騰吧。
沒想到這一次,你竟然敢把注意打到奮武軍的身上,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啊。”
便立即將自己的心腹謀士齊周找來,將信遞給齊周。
過了一會兒,待齊周看完書信之後,劉虞便迫不及待的對著齊周問道:“我該怎麼辦啊?”
齊周想了想,回答道:“主公,這正是個起兵的藉口啊。”
劉虞說道:“我知道啊,但你說我是自己起兵攻打右北平郡好?還是激怒韓成,讓韓成來攻打右北平郡啊?”
齊周說道:“主公啊,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言外之意就是請韓成來容易,但讓韓成走,可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劉虞十分贊成齊周的話,一面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給右北平郡的公孫瓚;另一面將自己手下的人馬召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劉虞在信中寫道:“公孫伯圭,韓成治下百姓的財物,你也敢搶?你眼裡還有我這個州牧嗎?
別說我不給你機會,十日之後,你將首惡的人頭送到漁陽郡,此事就一筆勾銷,我就先放你一條生路。
要不然別怪我親自率領大軍剿滅你。”
公孫瓚看完信後,對著身邊的眾人說道:“哈哈哈,劉虞竟然敢如此大言不慚。剿滅我,他劉虞行嗎?
哼!我公孫瓚為他出生入死,鞍前馬後多年,竟然比不上一個外人的一封書信?
讓我交人,怎麼可能?
我的手下的生死,和他劉虞有什麼關係?
別說此次率軍出擊的人是我的續兒,就算不是,也輪不到他劉虞管啊。”
於是乎,公孫瓚便當即提筆給劉虞回了六個大字—你若戰,那便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