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陳徵打算用土法練出點鐵來,用這些鐵為原料參雜著怪魚水晶來試製鐵基高溫超導材料。
雖然世界上最早發現的超導材料是銅基,而銅基超導材料的溫度更是可以到達133K(零下140攝氏度)的“高溫”,比起鐵基普遍20K、40K(零下200多攝氏度)才能產生超導現象的溫度要高得多。
不過銅基超導材料最大的問題是……太脆了。大多數的銅基超導材料與其說是金屬,不如說是陶瓷。如果做成導線的話,那簡直就是一根炸得酥脆的粉條,磕碰震動都會讓它斷掉。
而鐵基超導材料有著更多的金屬性質,更加容易被加工成材,其可承載的上臨界磁場、臨界電流和銅基超導體相當。
不過,反正都是很隨便的研究,所以無論是銅礦還是鐵礦都無所謂了,其對於陳徵的區別只在於陳徵想要個鐵大勺的願望算是落空了。
收集了一些銅礦石後,陳徵將它們裝進用木條和樹皮繩索編織的揹包中,趁著天還沒黑趕緊往回走。
正所謂遠路無輕擔。
最開始往回劃的時候陳徵還不覺得什麼,不過是多了幾十公斤礦石罷了。但是越往回走就越覺得揹包有些沉,可他有捨不得將好不容易背過來的礦石扔掉,最後只能咬牙堅持著。
隨著體力的消耗,陳徵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後終於帶著滿身臭汗回到了營地,而此時的天已經暗下來了。
拖著疲憊的身軀做弄了一大碗雪放在火堆上,雖然很想脫下鞋子烤火,可是天氣已經冷起來了,現在脫鞋汗沒烤乾腳就要凍掉了。
好不容易等到水開了,陳徵乾脆端著熱水抱著烤熱的石頭一起鑽進雪洞中,慢慢的喝完熱水,整個身子都暖起來之後這才鑽進草堆裡沉沉睡去。
……
第二天臨近中午,陳徵抻著懶腰從雪洞中鑽了出來。昨天晚上睡著的時候他還以為今天早起一定會渾身痠痛,做了一夜藍色星空的夢後,今早起來居然有些神清氣爽的感覺。
陳徵端著不知道是早飯還是午飯的魚湯,來到成揹包旁邊,將那些赤紅色的方晶倒出來在桌面上攤開,隨便挑了幾個顏色均勻晶體透明的赤銅礦收起來,剩下的他就準備煉成赤銅,也就是銅單質。
與常識不同的是,其實銅單質的顏色是偏紅的,而平常所見的黃銅,實際上是銅與鋅的合金。
不過雖然銅礦石有了,但今明兩天都看不到赤銅成品的。在沒有優質焦炭的情況下,陳徵要先燒些木炭出來,還要再砌個土坯爐,最後還要再加上個風箱才能煉出赤銅來。
木炭比較好解決。
陳徵用一上午的時間在遠離海岸的地方挖了個大坑。先扔進去一些柴火將大坑少幹,然後接下來就將切好的木條層層堆疊著放進碳化池裡,最後上面鋪上木柴點燃,等火足夠大了之後用土將碳化池埋上。
當明火被壓滅後,碳化池嫋嫋的冒著青煙。雖然沒有了明火,但實際上碳化池中依然在缺氧的環境下燃燒著。要這樣悶燒要至少一整天的時間,才能燒製出優質的木炭。
趁著燒木炭的功夫,陳徵還有些別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