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此次的聯合也意味著,叛軍掌控了濁河西岸的條狀地帶。
朝廷收到涼州發來的求援,腦殼也是頭痛不已。
自冠軍侯霍去病降伏河西匈奴之後,生活在這個地方的羌人也一併投附了漢朝。後來王莽篡政,導致漢王朝進入內亂時期,羌人勢力乘機在河西坐大,最終發展成為了一支強大的力量。
也是自那時起,漢王朝便陷入了與羌族曠日持久的戰爭泥潭。
羌人實行兵民一體的軍事制度,作戰以襲擊戰為主,利用騎兵的機動能力各處騷擾打劫。漢王朝曾數次大規模的進行圍剿,然則每次降服不到數年,羌族又再起叛亂。
以至於後來都衍變成了固定的模式:反叛鎮壓再反叛再鎮壓。
漢朝大軍到來前聚眾作亂,大軍平亂時又化整為零。
在這場漫長的戰爭裡,一代又一代的漢家名將前仆後繼,血戰河西走廊,與羌人或勝或敗,卻按下葫蘆起來瓢,這邊平定了那邊又造反。
先零羌平滅了,參狼羌又反,鍾羌完蛋了,東羌又亂……
羌人造反的苗頭就像地裡的韭菜,剛剛割了一茬,卻又一輪接一輪的開始瘋長。
所在朝廷在得知羌族叛亂的時候,大多心裡都是在罵孃的。
本以為羌人這回也同以往一樣,只是小打小鬧,直到北宮伯玉將大軍開進了陳倉,入寇三輔,威逼長安。
朝中的大佬們這才醒悟過來,北宮伯玉這回是來真的,妥妥的要搞事情。
於是,慌忙將留守冀州的皇甫嵩調回,以他為帥,出兵鎮守長安。
皇甫嵩抵達長安之後,列兵出陣,同叛軍交戰數番,皆未能克敵制勝。
朝廷見叛軍不退,皇甫嵩又奈何不了,擔心叛軍會攻破長安,威脅到洛陽安危。張讓等人趁機提議,讓朝廷重新啟用董卓,並升為討逆中郎將,前往長安協助皇甫嵩。
董卓領了五千兵馬,一路奔往長安。在同皇甫嵩匯合之後,又接連跟羌人幹了兩場,結果同樣是無功而退。
查資料腦闊都看痛了,穩一波,給我半個小時,
蓋勳出身涼州官宦世家,年輕時曾被舉為孝廉,後為漢陽郡長史。當時武威郡太守仗著在朝廷中有權貴撐腰,而在當地胡作非為,涼州從事蘇正和準備彈劾此人,而涼州刺史梁鵠害怕得罪權貴,便想將蘇正和治罪殺害,就此事向蓋勳諮詢。蓋勳與蘇正和有仇,有人就勸蓋勳可以趁機報仇,蓋勳說:“不可以!因為公事殺害良臣,是不忠!乘人之危,是不仁!“於是勸說梁鵠:“餵養鷹鳶就是為了捕獵,因為捕獵而殺害鷹鳶,那以後用什麼捕獵?“梁鵠聽從他的意見。
涼州發生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叛亂。新任涼州刺史左昌趁著徵兵時擷取軍費數千萬中飽私囊,蓋勳堅持勸阻,左昌不高興,於是派蓋勳率軍駐守漢陽郡阿陽縣,正面對叛軍鋒芒。左昌原以為蓋勳必定敗仗,即便不戰死,待其返回後也可以用軍法處死,不料,蓋勳多次作戰併成功守住阿陽縣。叛軍見阿陽縣無法攻破,便轉向攻打金城郡,斬殺金城郡太守陳懿,脅迫邊章、韓遂入夥,共推舉邊章為首領。
蓋勳率援軍抵達冀縣,斥責邊章等人背叛朝廷。邊章、韓遂都說:“左昌當初要是早聽您的話,派兵來救援金城郡,或許我們還能改過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於是,邊章等人哭泣而去,解除對冀縣城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