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就傳出何太后被毒殺身亡的訊息。
太后殯天,董卓卻不準朝廷為其舉辦喪禮,只是讓天子到洛陽城內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們穿白衣上朝三天。
隨後,朝廷遙封遠在幽州的幽州牧劉虞為大司馬,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更封郿侯。
這一系列的動作,如雷霆之勢,令人目不暇接。
從抵達洛陽,到掌控洛陽,位列三公。
董卓只用了十四天。
月末,董卓聯合被召回洛陽的司徒黃琬、司空楊彪等人,攜帶鈇鑕到朝堂上書,要求為黨錮之禍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
又在李儒的建議下,擢用清流,徵召荀爽、韓融、陳紀等名士入朝為官,其中,蔡邕成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同時,又選拔大量名士,如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孔融、應劭、張邈等擔任地方太守等要職,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棄官而走的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這番行為使得不少士族黨人對董卓的看法有了轉變,然則董卓的意圖遠遠不止與此。他在拉攏士人的同時,也利用手中軍權,大肆排除異己,濫殺無辜。
甚至不惜縱容麾下將士屠村,以百姓的頭顱,來充作軍功,以為晉升的資本。
百官們敢怒不敢言,此時的董卓已是大權獨攬,權傾朝野,根本不將他們放入眼中。而他們,也都怕惹毛了這個蠻橫不講理的暴戾男人。
不久,三公的位置也漸漸滿足不了董卓的胃口,他自拜相國,封郿侯,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自此,整個洛陽朝堂都淪為了董卓手中的玩物。
這天早朝過後,待到董卓離開,太僕兼任尚書令的王允邀了不少公卿,說今天是他的生辰,特在府中備了一場酒宴,請諸位前去赴宴。
當天夜裡,不少朝中大臣都去了王允府邸。
眾多賓客之中,有個人卻是不請自到,乃是典軍校尉曹操。
至於那天晚上,王府之中談論了些什麼,外人難以得知,只是隱約聽到過一陣哭聲,以及一陣與之相悖的狂放大笑。
沒過幾天,曹操便藉著機會,去了董卓府中。
然則僅僅半柱香的功夫,便從董卓的府內,傳出了一個天大的訊息。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出了洛陽。
董卓起初還沒反應過來,只是隨口同前來的李儒說起,曹操獻刀的事情。
李儒是何等機警的人物,立馬就察覺到了這其中的貓膩。他告訴董卓,曹操極有可能是借獻刀之名前來行刺。
不過沒有證據,李儒也只能是假想,他給董卓設謀:讓人去召曹操,若是來,便是獻刀;若是不來,便為行刺。
董卓差人去找,可哪裡還有曹操的蹤影。
虧他之前還極為看重曹操,沒想到竟養出這麼個狼心狗肺的傢伙,董卓氣得怒火中燒,下令全國緝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