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駕的隊伍未走多遠,前方蹄聲如雷。
飛馳而來的董卓軍攔下車駕,少年天子嚇得大哭,太尉崔烈出來,大聲質問:“來者何人,保駕耶?劫駕耶?”
一身威武甲冑的董卓催馬上前,也不下馬,居高臨下的瞅了這些官員一眼,抱拳朝車駕內的天子高聲說道:“前將軍、幷州牧董卓,特來迎駕。”
崔烈打量了董卓一番,見其體型魁壯,面如黑熊,身後又是群虎狼之徒,擔心不好控制,又怕董卓做出些出格之事,遂敕令董卓:“有詔退兵,令爾速去!”
董卓卻是立在原地沒動,臉上露出的冷漠,令人感到脊背發寒。
“董卓,你沒聽見嗎!”崔烈見董卓不答,心中那股子不安感愈發強烈。
湯都沒喝到一口,就想趕我走?
董卓心中冷笑,剛才答話就已經算是給你臉了,現在還敢得寸進尺,真當我來這兒是給你們當孫子的?
當朝太尉的發號施令,董卓不僅當做了耳邊風,更是當著眾人面,露出猙獰獠牙:“本將軍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現在跟我說什麼迴避?惹惱本將軍,便砍了你們的腦袋!”
接著,董卓又反詰諸位大臣道:“爾等身為國家重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盪,天子流落在外,你們哪來的臉面,讓我退兵!”
董卓囂狂的氣場十足,輕鬆便震懾住了眾人。
崔烈雖有名望,這時候卻也沒有卵用,撞見了董卓,可謂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隨後,董卓上前拜見劉辯,向他詢問事變經過。劉辯見董卓相貌兇悍,嚇得語無倫次,而劉協卻能表述清楚。
董卓從旁人處得知,劉協是董太后撫養長大,號“董侯”。董卓又自認為與董太后同族,於是心生歡喜,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心底便萌生出了廢帝的念頭。
回到洛陽皇宮,何進何苗都已經身亡,董卓接手了他們麾下軍隊,又以天氣久不下雨為由,罷免司空劉弘,自己替而代之。
請神容易送神難,這還只是開頭。
沒過兩天,董卓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為例,自比田延年,意思就是誰敢出來反對,就弄死誰。
盧植最先站了出來,袁紹、丁原等人也都站了出來,甚至拔劍相向。
一場朝會,不歡而散。
散會之後的丁原直接拉來手下隊伍,在洛陽城外同董卓叫板。
然則,他低估了董卓,也高估了自己。且不說董卓新收編的洛陽隊伍,光他帶來的飛熊軍,都不是這群蝦兵蟹將所能抗衡的存在。
兩軍於城外交戰,丁原的隊伍不僅被碾壓擊潰,他自個兒也死在了這場戰亂之中。
翌日的朝會,董卓邁著大步,將丁原的頭顱扔到殿上,一出殺雞儆猴的戲碼,嚇得天子和百官,皆是面色發白。
之前勸阻的盧植早已棄官而去,袁紹也逃亡冀州渤海。
沒了阻礙的董卓正是開始他的廢立行動。
五月十六,崇德前殿,丁宮負責主持了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改年號‘昭寧’為‘永漢’。
緊接著,董卓讓尚書宣讀策文,並彈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責,將其罷免,遷入永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