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內有二十餘人,分兩旁而坐。
左旁是以呂布為首的武官將校,右邊則大多是嚴家門下的一幫子食客士人。
既然是食客,肚子裡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些墨水和能耐。
“重建五原之當務,應在於修繕城牆。”
坐在首位的文士緩緩而談:“敢問諸君,鮮卑人為何能輕鬆攻克雁門關以北,而獨不下雁門?”
眾人不答,他笑而說道:“皆因當地防禦工事不夠牢固,倘若於每縣修起三五丈高的城牆,鮮卑人又如何能克?故應先修城牆,再作其他。”
“非也非也,子何兄此言謬矣。”靠前的另一位食客坐直起身軀,朝在場諸人拱了拱手:“眾所周知,郡府乃是整個郡城的顏面所在,照某看來,理應先建造府邸才對。不然到時大家,難不成也像今日這般,數十人窩在一個帳內議事?”
“趙兄李兄所言,雖各有道理,”又一名食客發表起了自己看法,“但依不才拙見,眼下當務應是將郡內各級官職先安排完善。屆時不管是修牆也好,建邸也罷,負責的官員各行其是,自然會事半功倍。”
此人的話一處,頓時博得了大多數的點頭同意。他們跟著嚴信迢迢來此,除了是吃人嘴軟,最想的還是趁機藉此撈個一官半職。
聽著眾人意見,嚴信不說是也不說否,心中搖頭連連,就沒一個說到點子上的。
他看向呂布這邊,幾乎全是武夫陣容,唯一能指望的戲策卻又恰巧缺席。
曹性宋憲這些人打仗廝殺倒是一把好手,但要說到內政農桑,基本也是隻有乾瞪眼的份兒。
自己的這個妹夫,平日裡看的書倒是挺多,卻全都是兵書。
呂布來找嚴信的時候,就只說了一句話,他希望能夠讓這些百姓們,今後不再風餐露宿,生活得更加好些。
說得輕巧,吃根燈草。
五原郡本來就是個爛攤子,還沒收拾,又談何讓百姓安居樂業。
再看看帶來的這些食客,平日裡個個文采飛揚,齊家治國平天下說得頭頭是道。
現在到了要用他們的時候,他們又都出的是些什麼主意。
要麼為了自身利益,要麼就是不切半點實際,嘴巴一開,盡講些天方夜譚。
看來,只能自己出馬了。
嚴信心裡嘆了口氣,早在來此之前,他就構造了一套大致可以實施的方案。
今天讓眾人聚集商議,主要還是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法子。
畢竟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更何況還是這麼多人。
結果,嚴信失望了。
正當他準備提出自己的方案時,餘光恰巧瞥到呂布下方,最末位置坐著的那個褐衣青年。
此人相貌極為普通,屬於看上一眼,過會兒就能忘記的那類人物。
嚴信並不認識此人,卻見他在聽完這些食客們的提議後,笑容不屑。
遂問他:“兄臺為何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