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五原的百姓如期出發,在酷寒凜風中,一步三回頭,回望背後城牆,漸行漸遠。
從雁門到稒陽的路程並不算長,但這支遷徙的隊伍卻足足走了兩日。
照此以外,沒個半月功夫,是走不到五原郡城了。
稒陽縣在呂布北伐之時,就被鮮卑人一把大火,燒成了灰燼。
整個縣府周遭,也都是狼藉一片。
周圍的原野搭起了上萬頂冬篷。
百姓們穿著臃腫的厚襖,老幼相扶,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這些看似暖和的冬衣,實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禦寒。
遷來的三萬百姓,僅老幼婦孺,就佔了六成。
搭建帳篷的時候,呂布去了各處巡視,因身體尚未復原,所以並未穿甲。
大多百姓都住進了帳篷,雖說帳內談不上有多暖和,但至少比在外面受凍要強。
當看到一位老翁脫下夾襖,裹住懷中孫子,緊緊摟著的時候,呂布心中有些發酸,泛起了一些陳年往事。
他的童年,也曾這般熬過。
呂布同老人聊了小會兒,得知老人本有三個兒子,卻運氣不好的都將命搭在了戰場,僅留下個孫兒與他相依為命。
世間最痛苦之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
呂布注意到,老人在說及此段的時候,偷偷抹了好幾回眼角。
幷州人少,軍中亦有規定,當家裡僅存一子的時候,可以不必入伍參軍。
當呂布問到老人,為什麼要將三個兒子全都送入行伍時。
老人也說不出太大的道理,他只是告訴呂布,保家衛國乃是每一個大漢兒郎的使命與職責。如果不是這把老骨頭不行了,他也定要衝上戰場,換他幾個鮮卑賊酋的命來。
霎時間,呂布肅然起敬。
“阿翁,我冷。”睡夢中的小男孩抓著老人手臂,單薄的身板抖個不停。
老人微微嘆了口氣,飽經風霜的臉上流露出無奈和心酸,準備將僅剩的單衣脫下。
就在此時,一件厚實的棉襖搭在了小男孩的身上。
不待老人拒絕,呂布便豁然起身,朝著帳外走去,心中說道:“老伯,你兒子們的血,沒有白流。”
出帳之後,呂布又讓宋憲去煮了熱湯,分給百姓們暖身。
走在回營的路上,想起那些死子喪父、窮困無依的老人孩童,呂布悠悠長吁了一聲:“這場仗,我們都輸了。”
恰巧路過的曹性聽到這話,不由一臉茫然,鮮卑人都已經被打跑了,怎麼又會是我們輸了呢?
呂布回營之後,添上衣裳,又去找了嚴信。他覺得有必要商量一下,接下來的路,該怎麼繼續走下去。
在一處稍大的營帳內,五原郡守嚴信第一次召開了關於五原郡未來建設和發展的商討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