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們把握的這些資訊,一旦我們今年順利的把T1100實現了大規模的生產,那麼南山碳纖維就是全球最先掌握這一技術的廠家,到時候在航空航天、高階體育等領域,將可以實現進一步的市場拓展。”
曾建英現在的心情非常的不錯。
在加入到南山碳纖維之前,他研究了一輩子的碳纖維,但也只是在實驗室狀態生產出來了T300和T400的碳纖維,沒有機會實現商業化,更加不用說商業化T700和T800的事情。
但是現在卻是開始準備量產T1100了。
這種技術進步和成就感,絕對是不一樣的。
到了他這個層次的人,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追求。
南山碳纖維充分的滿足了他在這方面的需求。
“這個情況,上面都知道了吧?”
曹陽很清楚,像是T1100這樣子戰略級別的碳纖維產品,雖然是南山碳纖維搞出來的,但是以後能夠賣給誰,能用在什麼地方,卻是絕對不是南山碳纖維可以定的。
甚至只未來好幾年內容,T1100大機率都是屬於不允許出口的存在。
當然了,華夏本來就是碳纖維消耗的大國,哪怕是不能出口,倒也不用擔心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市場。
並且,伴隨著T1100產品的出現,今後T800的管制肯定會放鬆,到時候T800很可能成為南山碳纖維最掙錢的產品。
畢竟,哪怕是放在全世界,T800也是最頂尖的產品。
不僅各種民用客機和軍用飛機上會大量使用,各種火箭、導彈等航空航天相關的產品,都有使用的餓需求。
甚至是高階的高爾夫球杆、釣魚竿之類的,也是T800的主要使用產品。
“已經知道了,之前實驗室狀態的時候,就有專家組過來驗收確認。”
“這一次在量產生產線上的小規模試生產,也有專門的專家團隊和一些特殊部門的人員過來確認,甚至我們工廠內部還有一棟樓是專門給到特殊部門的駐廠人員和警衛人員使用的。”
南山碳纖維佔地面積不小,本身就有安保部。
不過由於生產的高階碳纖維是很敏感的材料,不僅國內的競爭對手很想知道相關的工藝,國外的對手就更加不用說了。
甚至還有不少人希望南山碳纖維能夠出事。
這麼一來,除了南山碳纖維自己的安保團隊,公司內部肯定也有一些其他的警衛力量。
這個事情,曹陽也是知道的,不過沒有過多的去了解。
也沒有必要了解的太深。
反正自己當初搞碳纖維,就是不想要被卡脖子,現在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剩下的發展反倒是不需要自己太過於操心了。
“在研發T1100的過程當中,T800的工藝有進化嗎?”
相比短期內可能不會大規模生產的T1100,T800的實用性顯然是更強的,在各行業也已經有了比較多的使用案例。
像是更換材料,哪怕是在汽車零部件上,往往也需要耗費一兩年的時間去做各項驗證工作,最終驗證透過之後才會量產使用。
對於航空航天這個行業內,一種全新材料的使用,需要做的驗證就更多了。
比如一架飛機的機翼現在使用了T800碳纖維型複合材料,如果要更換為T1100碳纖維複合材料,需要做的驗證專案,沒有幾年時間是完成不了的。
甚至T1100雖然生產出來了,但是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它的效能優勢,也是需要跟其他的樹脂材料一起驗證,最終變為一種碳纖維樹脂材。
這個過程,肯定也是需要時間的。
雖然最難的一步已經搞定了,但是後面的工作也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眼下曹陽反而是更加關注T800的情況。
“在修建T1100的生產線的過程當中,我們對一些裝置做了改進,一部分的改進措施是隻需要調整一些引數就能實現的,這些可以水平展開到T800的生產線上。”
“與此同時,我們在研發過程當中,也找到了一些降低T800生產成本的方案。”
“只是要把這些優勢全部發揮出來,可能需要對生產線進行一些改造,甚至新修建一條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