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曾建英自然是瞭然於胸。
最近一年,他幾乎全部時間都是泡在南山碳纖維的實驗室裡頭和生產現場。
要不然哪怕是有曹陽時不時的意外點撥,T1100也不可能那麼快的進入到小規模量產的階段。
要知道,東瀛的東麗公司,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在實驗室狀態下研究出來了類似T1100的產品,但是為了把產品從實驗室狀態變為工業化生產,它們耗費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時間,還沒有完全突破。
當然了,這裡面可能有一些其他的考慮。
比如T800已經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了,在沒有掙到足夠多的錢之前,沒有必要那麼快的把T1100給實現大規模量產。
要不然T800的意義就很小了。
“T800的市場需求以後應該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之前我們的產能主要集中在T700及其一下的產品上面,下一步可以直接修建一個T800的新工廠。”
曹陽沒有任何猶豫就拍板了一個新工廠的修建事宜。
今後華夏對碳纖維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T800這種產品,國內根本就沒有人能夠生產,國外也是限制出口,根本不用擔心生產出來之後沒有人買。
甚至因為T1100的出現,今後南山碳纖維的T800還能實現出口呢。
那麼一來,市場空間就完全不一樣了。
畢竟T800在海外的高階市場領域,已經有了很多的應用實績。
這些材料賣給人家,對方只需要做一些基本的材料效能確認,就可以考慮開始使用了。
無形之中,這也是大大的縮短了南山碳纖維的T800產品拓展市場的成本。
“沒問題,我立馬就安排人去做規劃,到時候約時間給您專門彙報換一下。”
看到曹陽那麼大方的批准了T800新產線修建的計劃,曾建英也是心情大好。
作為南山碳纖維的總經理,他絕對是希望公司的產能越大越好。
按照南山碳纖維生產的東西,在華夏都找不到第二家可以生產,根本不需要過多的擔心市場問題。
“對了,我們T1100開始在量產線上小規模量產的事情,相關部門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交代?”
曹陽知道T1100的大機率是屬於需要保密的材料,至少國外同類產品出現之前,是需要保密的。
所以下線儀式之類的,大機率是不會搞了。
但是該問清楚的還是問清楚一下。
“這個產線從現在開始都會有專門的警衛力量在四周守護,進出方面有一些特別的管理措施。”
“我們除了負責技術上的事情,其他的不少東西都是要聽駐廠代表的意見。”
曾建英說到這裡,又趕緊補充了一句,道:“這個情況也是正常的,畢竟T1100肯定是首先在航空航天上進行使用,有自己的保密要求。”
南山碳纖維作為世界上第一家實現T1100碳纖維量產的廠家,這一天絕對是屬於南山碳纖維的高光時刻,但卻是沒有辦法對外宣傳。
曾建英也是擔心曹陽會有意見。
到時候萬一自家老闆年輕氣盛,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那到時候場面就有點尷尬了。
所以曾建英才會有點擔心的進行補充說明。
哪知道曹陽根本就不在意這些東西。
反正南山碳纖維現在的地位已經很穩固了。
不過,南山碳纖維不去宣傳,並不表示所有的資訊都能完全保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