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建現在對南山集團是非常有信心。
這半年,他可是沒少去南山集團出差,對於南山集團各個事業部的情況都算是有所瞭解。
這瞭解的越多,就越是能夠意識到南山集團的強大。
聶建自認為自己這輩子算是見多識廣了。
但是跟南山集團這樣掌握了那麼多核心技術的國內廠家,卻是一家都找不出來。
關鍵是南山集團掌握的技術,比較全面,各方面的東西都有。
所以在聶建看來,高鐵車輪雖然很難,但是要說國內哪個廠家最有希望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還得看南山集團才行。
聶建和曹陽聊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高鐵車輪的事情,才戀戀不捨的掛掉了電話。
而曹陽也是立馬就有了行動,把剛剛享受勝利果實的謝靈雲和戴漢彪叫到了跟前。
將剛剛聶建說的一些內容跟他們進行了分享。
“曹總,南車願意找我們去開發高鐵車輪,這自然是好事。”
“不過這個專案,我們估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才行呢。”
謝靈雲心中有點發苦,但卻是不敢表現出來。
高鐵車輪啊。
作為曾經韶鋼的副總工,他怎麼會不知道?
南車也好,北車也好,之前就沒有少找國內的各個鋼鐵廠家去研究高鐵車輪國產化的事情。
因為要把合格的車輪生產出來,最關鍵的就是把合格的鋼材生產出來。
加工方面的難度,反倒是排在第二位的。
但是國外巨頭捂蓋子捂了幾十年的東西,哪裡會讓你那麼輕易的突破呀。
到現在為止,國內的廠家除了自己對高鐵車輪樣件進行分析,得到了一部分的資料資料之外,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個人去供應商那邊參觀過高鐵車輪的生產現場。
“做軸承,我們是專業的。”
“高鐵軸承的要求雖然不同,但是本質上也是差不多的。”
“但是高鐵車輪的話,我們確實是需要從零開始,重新開始研究。”
“這需要的時間,還真是可能比較長。”
戴漢彪這個時候也不敢輕易的誇海口了。
在南山集團,誇海口可是要負責任的。
別到時候拿不出合格的產品出來,那就尷尬了。
“你們說的情況我都理解,慢慢來,先一步一步的去研究嘛。”
“下週聶總他們會過來出差,也會帶一批高鐵車輪的樣品過來。”
“同時他們也會把過往積累的相關資料跟我們共享,甚至還會安排幾個工程師長期駐紮在南山集團,協助我們進行產品開發。”
“高鐵車輪雖然比較難,但是人家幾十年前就能生產出來,說明技術上也不是真的難以實現。”
“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而已。”
“一旦摸到了門檻,那麼也許很快就能取得突破。”
曹陽自然也是感受到了戴漢彪和謝靈雲有點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