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趙昕不遷都,這幽州城一帶,估計還得再增加十萬到二十萬的兵力。
然後京師也必須跟著一起再增加十萬到二十萬的兵力。
這才是真正的勞民傷財。
其實……
在經歷了秦漢隋唐以後,這都城的選擇,已經沒有可選的了。
開封以西的地方,沒有必要再去考慮。
去了就是逐糧天子。
你只能從開封以北、以南的方向去考慮。
面對群情激奮,趙昕也不跟他們講道理,因為道理這種東西,黑的能說成白的,白的也可以說成是黑的,就看你需要它是黑還是白。
趙昕只說一句:“所有人都得聽我的!”
這就行了!
事實上……
這山海關已經在修了。
趙昕也分配了一些黎元軍,去給前出守著。
因為上一年,就有投降過來的漢人官員提議,說可以在東邊靠海的地方,修建一些堡壘、城池之類的東西。
趙昕跟對方說,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財力不足,對方還表示,那邊的人願意自願出錢出力修建。
趙昕不相信真的所有人都自願去修建。
肯定會有人抱怨,怎麼又讓他們服徭役。
但可以肯定的是,修了,也是為了他們好。
因為如果不修,遼國就可以從這裡舉大兵南下,而如果修了,那起碼,先死的是前線守城、守著堡壘計程車兵。
原本一開始,只是想要修一些軍事堡壘,以遲緩遼國南下的腳步。
但是經過所有人一討論,那乾脆直接把山海關給提前修出來得了。
估計用個一年左右的時間,差不多也就能給修出來。
趙昕還為此免了他們的賦稅。
那些投降過來的漢人官員,只能說都很積極地為趙昕出謀劃策。
沒辦法!
一個,自己家就在這。
第二個,積極點,以後也好在朝堂上混。
第三,其實漢人對漢人,還是存在認同的。
當然!
肯定也有那些死忠於遼國的漢人。
你比如說宋太宗驢車漂移的那一次,守幽州城的,其實就是個漢人。
幽州城的城樓上。
趙昕向北看去。
雖說他很想自己帶兵打仗,但估計接下來,能給他親自帶兵打仗的機會,應該不會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