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遷都這樣的大事,就算是歐陽修,都得頂著捱罵的壓力,給趙昕上疏,讓趙昕三思而後行。
其實,他們會有這樣的反應,也正常,畢竟你也不想三天兩頭的,這國都就被圍吧。
朱棣為何要五徵漠北?
此前趙昕還有點不是很清楚,不過在看到了幽州城的情況後。
他一下就有點明白了。
因為幽州城是真的在國門的位置,若是不趁著自己能打,打下一個大大的緩衝區,那蒙古人隔三差五地,來打你一下,你哪裡能夠受得了。
幽州城這地方,什麼都好,就是到處漏風。
西邊有金坡關、居庸關,北面有古北口、喜逢口,東邊還有一條長長的走廊。
這光是正經的隘口、走廊,就有五處漏風了。
你更別提那些小一點的,不計算的了。
所以要想真正完完全全地把整個幽州一帶給防守住,你不去佈置個十萬八萬的軍隊,是絕對不行的。
只能說……這幽州城打下來了,這對大宋是一件好事,但是幽州城同時也是個累贅。
你把胡人放這裡,以後就是安祿山。
你把漢人臣子放這裡,以後就是董卓。
你把宗室放這裡,以後就是朱棣。
因此有時候,趙昕也很糾結,你說趙昕不想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吃喝玩樂,酒池肉林,過上安穩的日子麼?
問題是……
就是不行啊!
長安,如今早就荒蕪沒人了。
洛陽,還不如開封呢。
開封呢,無險可守。
而且……
趙昕以為,這開封的皇宮,絕對有毒。
不宜拿來養育後代。
那搬去更南的地方?
南方只適合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
而且……
你搬去南方,你就得放權給別人,讓別人來守。
那乾脆趙昕自己守得了。
大明雖說有個土木堡,但好歹也活了二百多,差不多三百年,這實際上已經證明了,這方法還是可行的。
而且……
你在長安,難道就沒有被吐蕃給攻破過?
遷都幽州,優勢很明顯,天子守國門,不怕邊將坐大,而且還能省點兵力。
畢竟,大宋向來都是遵循內外相制的原則。
如果是八十萬禁軍,京師就必須得有四十萬。
外面計程車兵的總數,要跟京師的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