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人也許暫時還沒有學會所羅門人這麼精明的商業頭腦,但他們至少懂得趨利避害。
他們七個王公開始結成了最初的政治軍事同盟,一併劫掠那些處於邊疆上的小城市,並且不再像是最初那般殺光城市中的所有人,而是將沒有參與反抗的平民全部從城市中驅散出去。
甚至對於那些客居在他們劫掠目標城市的商人和貴族,他們還會“禮送”到一個所羅門人的大城市中,而作為報酬,這些商人和貴族們會為此支付一筆佣金。
在長久的“共同利益”支援下,由七位王公所組成的聯盟最終形成了一個正式組織,它同時具有類似於所羅門城市貴族之間的共治關係,和近乎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附庸制度。
即,七個王公組成一個王公大會,並且在王公大會中會產生一個盟主,而這名盟主則有權利直接指揮其餘的六大王公,以及日後其組織又增添的,具有新型附庸關係的後入王公。
這些後入王公雖然不能像七個先入王公一樣具有“盟主”權力,但仍舊承認其身身為“貴族”的特殊身份,允許他繼續保有自己的奴隸,並且在戰場上繼續持有軍隊的指揮權。
而王公之間相互的姻親關係,至少在短時間內避免了所羅門學者們所謂的“王朝斷代現象”。
這些草原人到底是從所羅門國內學到了不少夠意思的好東西。
最終,草原人的勢力就像是一個越滾越大的雪球一般,在所羅門人的邊境上驟然間崛起了。
而三支所羅門家族所派出的“討伐大軍”,也最終因為其內部的種種矛盾而宣佈破產。
草原人只要能得到一個所羅門軍隊計程車兵身上的裝備,就能用它武裝起三個戰士。
但所羅門人可憐的城邦聯盟中,每每在戰場上損失一個人,對於城邦內部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損耗。
要知道,所羅門帝國中的一名市民,一年工作所造成的產值足以達到一名亞錫奴隸的二十倍以上,而只要亞錫部落的成年男子沒有死絕,所羅門帝國在戰場上所承受的每一個士兵的損失,都是亞錫人的二十倍。
在城市和地方上的農社尚且沒有鬧翻之前,他們由可以徵募一些相對廉價的農民武裝,這樣還能減少損失。
但其城市貴族議會長期以來的重商政策甚至把村莊都當作了他們的經濟殖民地區,這些同樣吃盡了城邦不對等貿易的農民自然不願意在這種情況下還去支援城市貴族,他們之中的很多人甚至本就不是真正的所羅門人,而是早期依附所羅門帝國的蠻族。
與其叫他們跟著所羅門這艘破船一併沉下去,他們還不如加入亞錫王公的侵略團伙,為缺乏攻城經驗的草原人提供寶貴的攻城經驗。
無法繼續支援戰爭的所羅門城邦只得不斷的派出使節去和亞錫人議和,而每次議和,他們所要付出的財貨便成倍成倍的增長。
原先是一位王公一生都掙不到一個城市貴族一年的產業產出,而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城市貴族一生都掙不出一個王公一年所享用的賠款。
而在這樣的拉鋸戰爭持續了幾十年。
所羅門帝國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土,而亞錫人也最終等到了所羅門人所期待的“分裂”。
七大王公成為了草原人最主要的幾隻統治者。
他們將新徵服的和舊有的地區分裂成若干個小塊,每個王公根據自己曾經在戰爭中所付出的貢獻和勢力佔據一塊土地,下轄有若干個小王公,以及大量的各族奴隸。
曾經的盟會“領袖”佔據了最肥美,也最大的土地,和最多的人口,但即便如此,他也只是在形式上具有最高的政治權利,而並不具備直接統治和管理其他大王公的許可權。
而所羅門西邊的鄰居,也最終成長為一個相對統一的封建帝國,其表面上具備強大的軍事實力。
貴族騎士驍勇,而平民組成的軍團善戰,最要緊的是,他們的國家在所羅門人的眼中,同樣屬於“文明的國家”,是可以提供支援的物件。
既然曾經的帝國體制已經不能保護他們“發財”,那麼加入一個新的帝國,並且收復失地,繼而解除草原人對他們的威脅,對他們來說也未嘗不是一個可選項。
在事實上,失去了鄉村和東部草原人的支援之後,曾經遍佈整個迪莉斯汀大陸的所羅門商人沒有了向北和向東的商業支點,他們早已經只剩下了帝國這一條黃金商路可走。
只可惜,他們的第一任皇帝並非為好戰之君,對商人,則是大開國門,統一稅收就算完事,而對於那些來自城市的外交使節,則是多半採取了“敬而遠之”的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