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名門以聯邦的名義對他們進行的指責,祭祀們的臉色終於變了些神色。
不錯,名門們這些年來對祭祀的壓制都是透過“聯盟議會”這個該死的機構所造成了,因而不論這些名門到底做出了什麼決定,他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在其中。
而祭祀們這場活動雖然藉助了“神的”旨意這一概念,但就從合法性上來說,卻是不如那些名門的立場來的更加敞亮一些。
那些非名門出身的酋長雖然與祭祀們有著共同的競爭對手,名門家族,但卻因為祭祀們早期錯誤的決策支援了以名門家族為主導進行聯盟的建設,而與這些原本可供聯盟的物件之間起了一道深深的裂紋。
雖然近兩年來說,祭祀們已經試圖消除他們之間的敵對關係,但還是招架不住名門以“聯姻”和“討逆”這種蘿蔔加大棒的方法來的更加直接。
因而,這些祭祀們在實際上是得不到任何武裝力量的支援的。
他們到底只是一棒突起鬧事的神職人員。
在這個緊張的戰爭年代中,掌握武裝力量的名門完全可以以這個藉口將手無寸鐵的祭祀徹底消滅掉。
那些在口舌交鋒上失利的名門人員,也紛紛做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來,他們無視了這場宗教祭祀,直接跑回到了各自的部落中動員起了武裝。
負責宗教祭祀的衛兵自然是虔誠的,他們不忍心直接屠戮這些祭祀,但他們同時卻也必須執行名門家族交給他們的任務,即將這個宗教場地團團包圍起來。
就連一隻飛鳥也不許出。
對於名門們來說,這場原本是危險背叛的叛亂,卻莫名的成為了他們徹底掌握,提前掌握北海盟會的契機!
這使得祭祀們紛紛傻了眼。
他們本身並不參與政治和軍事,他們本以為只要藉機處死這些名門的領袖,再加上大普魯斯軍團給予的壓力,這些名門和小部落酋長們就會屈服。
然後他們就可以從容的執行自己的計劃,解散北海同盟,然後派出使者迎接愛德華作為韋根人的軍事領袖,最終平分北海同盟所留下來的政治遺產。
這是一個美妙的計劃,只可惜才剛剛執行到開始,便已經走向了結束。
祭司們從方才的得意洋洋瞬間開始變得絕望起來。
他們快速的結束了已經變得毫無意義的祭祀大典,然後利用起自己高超的口才和勸導人信奉舊神的宗教技巧來忽悠起沒有撤出去的小部落酋長和那些站在場上的衛兵們。
“看在諸神的分上,放我們出去吧!”
“以神的名義,衛兵們,我命令你們放下武器來。”
“就當是為了韋根人,衛兵,現在的聯盟不能幫助我們打贏這場戰爭,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領袖來領導我們,就像是大普魯斯人的皇帝一樣,我們不能再各自而戰了!”
“名門的貴族已經完全墮落了,他們不配為諸神的後代!”
“如果你肯放我們離開這裡……以諸神的名義起誓,你們必將得到神明的祝福。”
如果說,這些祭祀真的能夠其中起那些韋根人生死存亡的話來,說上好幾遍,沒準真的能換取這些衛兵們——長官的信任。
沒錯,那些留守下來的“名門”。
在這場奪權的叛亂中,祭祀們完全沒有想到,敵人的戰線是可以從內部開始瓦解的這一基本事實,而名門卻是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分化叛亂組織的力量。
名門組織本來就是由好幾個家族組成的,而他們之間本身也存在著諸多矛盾,在危難之下,並非所有的名門都是反對愛德華為王的。
但這些祭祀卻在慌亂之中提起了“打倒所有名門”的口號。。
這叫就叫他們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了。
這些統帥衛兵的名門們暗自起誓,一定要先宰了這些該死的神棍,然後解決掉這些牆頭草一樣的小酋長們,再解決那些可惡的大普魯斯入侵者。
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