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也只是六年後。
現在的楚國,依舊是處在財政赤字的現狀,每年都要從國庫中補貼開支一千萬兩銀子,缺口可謂巨大。
雖然如今的國庫,足以支撐到六年後,財政盈餘的時候,楚國的財政問題,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狀況。
可以上這些,是建立在楚國現有條件環境,一直不變的情況下,才能勉強維持如今的窟窿。
這期間稍有變故,那麼以楚國現如今的國庫儲備,便就有支撐不住的風險了。
因此能趁此機會,多賺一些錢,對楚國來說,那自然是大好之事。
而賺錢的目標,自然是缺糧的蘇國了。
蘇國缺糧有錢,楚國有糧沒錢,兩邊正好形成互補。
如今蘇國主要的糧食供應商,是南海國那邊的糧商。
那些貪婪的傢伙,為了賺錢,硬生生的把蘇國的糧價,抬升到瞭如今三十文一斤米的程度。
可謂抽骨吸髓,毫無仁慈之心。
對此情況,蘇國,乃至此前被坑過的楚國、宋國,都是恨的牙癢癢。
也就是如今,南海國情況特殊,關乎楚、蘇等國與寧國的博弈,陸淵和蘇玄歌他們不好教訓南海國,這才讓對方得意如今。
可現在,楚宋等國已經結束了對西南夷的戰爭,沒有龐大大軍消耗糧草,楚國的糧食壓力大為緩解。
國內的大量糧食,自然也可節省下來,或進行儲備,或對外出售了。
而對於如今每年都能收穫大量盈餘糧食,並且很快就能開發出西川平原的楚國來說,每年只要不遇到大規模絕收的災情,那麼當年出產的糧食,就足夠自己消耗了。
所謂囤糧之事,在如今缺錢的情況下,並不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所以拿多餘的糧食去換錢,對於楚國來說,還更划算些。
關於此事,在與大臣們商議之後,陸淵已經派出使者,去往蘇國進行前期的溝通了。
楚國願意把多餘的糧食,以低於如今“市場價”的價格,出售給蘇國。
嗯,價格減低之後,大概是十文一斤米,相當於南海國所賣糧價的三分之一。
這個價格雖然比國際市場價低,但對於楚國來說,依舊是大賺。
如今停止戰爭之後,楚國國內原先飛漲的米價,也迅速回落到正常價格,從原本的五文一斤米,跌回瞭如今的三文一斤米。
所以哪怕楚國賣給蘇國的糧食,只是十文一斤米,但那也是高達百分之兩百以上的純利潤,已經稱得上暴利了。
而楚國為此所付出的,也不過是從國內收集調撥一批米,然後將它送到蘇國邊界罷了,費不了多少功夫。
相反,楚國低價糧食的出售,還能狠狠打擊一下南海國那些囂張的糧商,把他們肆無忌憚的氣焰給壓下去,直接斷了他們發財的路子。
想來蘇國那邊,在得到楚國的善意之後,應該也會很樂於見到此事吧。
畢竟,相比於花費三十文一斤的高價,去從那些把自己當做肥羊吸血的南海奸商手中購買糧食。
還不如僅用三分之一的價格,跟從自己一直有著盟約的楚國手中購買糧食。
這筆交易,不管是經濟層面,還是情感層面,蘇玄歌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如今蘇國應該還有一百五十萬以上的人口,這些人按照平均每人一個月一石糧,一年消耗十二石糧來計算。
一個人一年的糧食消費,便差不多有十三兩銀子。
一百五十萬人,那就是兩千萬兩銀子以上的市場。
就算這些市場,楚國不可能完全吃下,而且蘇國隨著地方安穩,生產恢復,也會慢慢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
但在安穩前的幾年,楚國每年從蘇國掙個一千萬兩銀子,應該也是不在話下的。”
陸淵心中計算了一下,不由大為愉悅。
每年能多出一千萬兩銀子的收穫,並且這個收入能持續好幾年,怎麼看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