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止蘇國,周國那邊,其實也可以試著去做一做糧食生意。”
現在周國西面有蕃人,北面有魏人,東面有梁人,南面有楚人。
這四個方向,除了楚國如今與周國議和,保持了和平狀態外。
其它剩下三個方向,可都是周國的敵國。
如今周國三面用兵,除去留守關內郡和漢中郡的十萬兵馬外,其餘三個方向的戰場,動用的兵馬足有九十萬。
若是算上轉運糧草的民夫,被徵召而來的民團鄉勇,那麼周國的大軍總數,更是直逼兩百萬以上。
這麼大規模的軍隊,幾乎已經相當於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了。
也就是說,周國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被徵召到了前線戰場,而且還是青壯勞力。
少了這麼多青壯勞力,周國國內的生產,自然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問題。
根據皇城司的探報,如今周國國內的糧價,已經普遍上漲到五文一斤米,個別地區,甚至漲到了十文一斤。
由缺糧引起的糧荒,已經開始在周國內部顯現。
並且這種饑荒,糧價的飛漲,還將隨著周國戰爭的持續,逐年增長上升。
若是不能及時控制,如今的蘇國,就是周國的下一個榜樣。
對於這麼一個正在新生的龐大市場,陸淵自然極為感興趣。
不過雖然感興趣,但他卻沒有立刻行動。
一來是楚周之間,剛剛結束戰爭,雙方信任度不夠,即便想做生意,也暫時沒那個基礎。
二來則是,周國如今雖有糧荒,但這種饑荒並不嚴重,以周國的底蘊,完全支撐得起。
此時找對方賣糧,也賺不了多少,頂多賺個辛苦錢。
三來便是楚國現在,手頭糧食也不算多,滿足一個蘇國就已經是極限了,暫時也拿不出更多的糧食賣給周國。
所以考慮到這幾方面,陸淵選擇還是等等,等那邊饑荒嚴重了,自己這邊經過幾輪收穫,糧食變多了,再考慮去找周國做生意。
而為了蘇國和周國這兩個國際市場,甚至未來其它更多可能的市場,楚國提升自己的糧食產量,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這其中,開發出西川平原,便是重中之重。
不過想要開發西川,自然缺少不了人力,以西川現有的人口,遠不足以開發整個西川平原。
好在去年冬天一場雪災,雖然使得楚國各地百姓損失嚴重,甚至出現了大量的死傷。
但同樣的,那些受災嚴重的百姓,大多都是屬於較為窮困,沒有多少資產之人。
而這些人,恰恰便是朝廷這邊選定的最佳移民人口。
於是一場雪災之後,損失了大量財產的底層貧民百姓,在接受了官府的救濟邀請之後,乾脆一咬牙一跺腳,就選擇了參與徵募,移民西川。
根據戶部那邊彙報上來的資料,如今楚國各地,已經有著大約五萬戶、二十餘萬人的受災百姓,接受了移民,此時正在各地官府的調配下,陸續發往西川郡。
並且這個數目,還只是開始。
後續隨著工作展開,將會有更多人選擇移民。
今年內,朝廷這邊,最少也能向西川郡移民十萬戶,五十萬人以上。
年前那場未來數年的戰略會議上,所制定的未來六年內,向西川郡的移民目標,極為有望在今明兩年內完成。
一場雪災,看來倒也並不完全是壞事,還是有一些積極影響的。
不管怎麼樣,等著五十萬人到了西川,那麼整個西川平原,差不多也能初步開發了。
最多到明年,西川郡將又成為楚國一個產糧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