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則是在活不下去後,紛紛逃往深山,或者乾脆逃往臨近它國。
就在寒冬這段時間,蘇國這邊又接收了數萬蘇國逃民。
這些蘇國民眾,為了逃離那個心中的地獄,甚至不惜冒著去年冬天那可怕的風雪,也要千里跋涉而來,跑到楚國的地界。
根據陸淵得到的彙報。
去年冬天時,蘇國境內爆發了一波大規模的逃亡潮。
參與逃亡的蘇國民眾,數量多達十餘萬。
逃亡的方向,則包括了楚國、南海國、宋國,甚至大理、昆海等國,也在其中。
楚國不過是其中選擇之一罷了。
而這逃亡的十多萬百姓,途中最少有四五萬人,死在的路上。
去年冬天的那一場風雪,可不是那麼好熬的。尤其是在風雪中趕路,更是要命的事情。
倒是蘇王蘇玄歌,據聞在得知了地方百姓逃亡的訊息後,在宮內大發雷霆,一年處置了好幾個官員。
隨後更是大發軍隊,派往各地府縣收捕逃民。
一經發現,就當場懲戒,甚至直接處死,屍體懸掛各處要道,用以震懾人心。
但這般作為,不僅沒遏止住這股逃亡潮,反倒使得各地人心更加惶恐,因為害怕而逃亡的人更多了。
甚至一些被派去搜捕逃民的軍隊,也有許多跟著一起逃亡。
那些逃走的民眾中,可是有很多都是蘇國軍隊的親人卷屬。
如今自己家人都想跑了,那些蘇國軍隊難道還能下狠手,來個大義滅親不成?
先不說蘇玄歌有沒有這麼大的人格魅力,但就是蘇國給那些軍隊的待遇,也不值這個價啊。
四十文一斤的米,對於蘇國軍隊來說,那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很多蘇國軍人家中,都因為糧價飛漲,快要揭不開鍋了。
在此情形下,自不能指望他們對蘇國,有多高的忠心。
而在這一波又一波的逃亡潮下,蘇國的江山社稷,也顯得風雨飄搖,亡國之象愈發濃厚。
不過蘇國要亡,那是蘇玄歌該去頭痛的事情。
對於楚國,對於陸淵來說,對方如今這副亡國之下,反倒是個大賺一筆的好機會。
前幾年,蘇國攻打西南夷,雖然最終領土方面的收穫不多,才開拓了一郡四府,還不到半郡之地。
可在錢財方面,蘇國收穫卻是極大的。
因為針對新開拓的通海郡,還有蘇國之前率兵攻打,曾經涉及過的大理銀生地區。
蘇玄歌所採取的政略方針,可是類似於此前李雄在西川郡那般,完全不顧未來,純粹竭澤而漁似的掠奪手段的。
具體來說,就是不論貴賤,不論地區,不論死活,凡是蘇國大軍所過之處,地方百姓的一切財產錢糧,通通被掠奪一空。
這種酷烈手段,除了激起了大量夷人反抗之外,也幫助蘇國獲得了大量的錢財物資。
與蘇國那貧瘠窮困的國力,能在西南夷地區,維持十萬以上的大軍數年之久,靠的就是這種掠奪式的壓榨手段。
如今雖然打了數年,當初掠奪的錢財被消耗了許多。
但在蘇國手中的銀錢,應該還是剩下不少的。
當初李雄就能在西川郡,掠奪價值數億兩銀子的財物。
西南諸夷雖然貧瘠不少,蘇國掠奪的地方也只有半郡之地,但按照估算,蘇玄歌靠這場戰爭,最少也獲得了上億兩價值的財物。
這諸多錢財,就算因為戰爭耗去了不少,但如今蘇國多少還是能剩下幾千萬兩銀子的,這已經是一筆鉅款了。
如今楚國到處都要用錢,雖然按照戶部那邊的統計,等到六年之後,楚國便可實現財政盈餘,每年可結餘一千二百萬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