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這些傷亡,大部分都是俘虜降卒,一天死兩萬人,也極其驚人了。
而相比於楚軍慘重的傷亡,守城的梁軍死傷,卻只有小小的三五萬人。
雙方的傷亡比,幾乎達到了五六比一的程度。
這便是強攻一座雄城的代價。
可問題是,為了打下這座雄城,陸淵還不得不承受這些。
於是,哪怕知道傷亡驚人,他也不得不咬牙撐下去。
整個六月,到如今七月,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楚軍都是在這種強烈度的攻城中過去的。
之前清掃大梁外圍據點,原以為就是人間難見的血肉屠宰場了,等到了正式攻打大梁,眾人才知道先前只是開胃菜。
打了一個多月,楚軍又填進去了七十萬條人命。
取得的成果,是消滅了城中一半守軍,也就是十五萬梁軍的性命。
大梁城裡還剩下十五萬梁軍,城防雖然因為人手的緊缺,變得有些搖搖欲墜。
但總的跡象上來看,大梁依舊堅固,短時間還是難以看到攻破的希望。
可對於楚軍來說,為了打下樑郡,奪取大梁,自己卻是已經付出了兩百五十萬條人命了。
先前北伐大戰中,抓獲的二百三十萬梁人俘虜,一個都沒剩,全都給填進了這場慘烈的攻城消耗戰中。
自身甚至還付出了二十萬條楚軍生命。
然而就算如此,距離打下大梁,還是差了那麼一步。
而就這一步,保守估計,也需要五十萬條人命來填。
這五十萬人從哪來?
如今在大梁城下,楚軍嫡系,包含那些民夫在內,大致還有兩百萬的大軍。
在梁郡地方,楚軍佔領的區域,也還有八十萬左右的楚軍在駐守,以維持地方的穩定治安。
所以,這五十萬人的犧牲,陸淵還是給得起的。
但能不死自己人,自然是不死自己人的好。
因此對於接下來的大梁攻防,他還是秉持著儘可能動用俘虜的念頭,從而減少自己人的損失。
只是經過樑郡和東郡兩處戰場的消耗,還有陽夏行營在豫州的消耗,楚國抓獲的梁國、趙國、鄭國俘虜,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魏國俘虜,雖然還有一點,但也只剩下百萬人左右。
“我這邊最少也要五十萬人,這是保證攻克大梁的最低要求了。”
心裡面,將手頭上的俘虜數量,再盤算一遍,陸淵面對分身黃林的請求,最終只能給予這個回覆:“所以我能給你的,也同樣只有五十萬人,沒有再多了。”
最後一百萬魏人俘虜,便這麼定下了歸屬。
梁郡和東郡,中路行營和西路行營,各自平分五十萬人。
不過分完這批炮灰後,西路行營的兵力,也只不過是增加到了兩百五十萬人而已。
與趙人的差距,還是有著一百一十萬人以上。
在面臨趙人瘋狂反撲的情況下,有著這麼大的兵力差距,西路行營還是有不小翻船風險的。
要是最後擋不住趙人的反撲,把好不容易搶來的涼城,重新丟了出去,那樂子可就大了。
自己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才好不容易收穫的戰果,怎麼可能輕易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