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麼一個迷惑行為,楚軍為此付出的傷亡,就不下五十萬人。
然後黃林一路突襲,從瓦亭縣開始,沿途打下的大小城池十餘座,這可都是拿炮灰的人命去堆下來的。
就算一座城,只死個兩三萬、五六萬人,加起來也是個不小數目了。
如果換成瓦亭、涼城這種大城的話,那死傷更是奔十萬人以上去。
這些算下來,又是數十萬人級別的傷亡。
而這一個月來,趙軍又發起了反攻,楚軍不得不被迫迎擊,兩軍又爆發了不知多少次大小戰鬥,各自付出了二三十萬人的損失。
這幾塊傷亡加起來,楚軍損失一百五十萬人,其實也很正常。
畢竟楚人是進攻一方,趙人佔據著防守優勢,想要突破對方的防禦,取得重大戰果,怎麼可能不付出一定代價。
反正陸淵是認可這些損失的。
不然他也不會調去一百萬炮灰,目的還不就是讓那些炮灰,來承受這個代價嗎?
只是這個代價損耗的速度,未免也有些太快了。
這才過了幾月?
兩個月,還是三個月?
這麼短的時間內,一百萬的炮灰,說沒就沒了。
現在黃林還想繼續找自己要炮灰,陸淵倒是想給,但他也要能給得出啊。
對於原本的楚國來說,炮灰其實是不缺的。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楚軍陸續擊敗了梁魏趙鄭等國,在一連串的戰爭中,接連抓獲了總計四百七十萬的俘虜。
這些俘虜去掉一年多時間裡,不斷服勞役的損耗,最終也能剩下個四百五十萬人左右。
可到了今年北伐,楚國為了打破梁郡外圍防線,攻克大梁周邊城寨,就已經陸續消耗了差不多一百七十萬左右的炮灰了。
梁人在梁軍的抵抗,可是要遠比趙人頑強激烈的。
梁國的國力,哪怕現在落魄了,也遠比趙國要強。
大梁這塊硬骨頭,遠比東郡的帝丘要硬。
而不同於趙國的孤軍奮戰,梁國的背後可是有徐國、許國、鄭國、晉國等國的暗中幫助的。
其中徐國,在楚軍步步逼近,已經展現出了將要攻破大梁的趨勢後,更是主動站了出來,表達了對梁國的明面上支援。
這個支援,不僅是更多的支援錢糧物資,還包括了直接出兵。
故而,陸淵這邊想要攻下大梁,所需付出的代價,也遠比黃林要攻下帝丘要多。
一百七十萬人,也僅僅只是攻取了梁郡外圍府縣,拿下了大梁外圍的營寨而已。
等清理了以上這些據點後,接下來的大梁城,更是一塊硬骨頭,
大梁作為曾經的天下第一帝都,或者說現在也是名義上的第一帝都,它的城防之堅固,遠比蒙山關、涼城之流,要更甚。
為了拿下它,陸淵要付出的代價,也更多。
他是在六月初的時候,清理完大梁外圍的營寨據點的。
在掃清了外圍後,就立刻馬不停蹄的,對大梁發起了進攻。
然後。
只是打了短短十天,楚軍就付出了驚人的二十萬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