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陸淵對這個,最多隻能存在二三十年的北方邊郡,沒多大興趣。
但剩下的關內、河南、南陽三郡,楚國全都能順利入手,這卻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了。
頂多一年半載,以上三郡,就將全都為楚土。
魏國最為精華的地盤,將被楚國掌控。
而失去了這些的魏國,只靠一個人口才三百多萬的朔方郡,又能翻出什麼風浪來?
這個天下第三強國,此時雖然看起來聲勢依舊可以,還有幾分霸國之資,但刨除表面,深究內裡,其虛弱已經是註定的了。
一個偏安小朝廷,根本不值得多做關注。
陸淵也只是提醒一遍黃欣,做好漢中、關內二郡的防務,小心雍西和南部草原,那些蠻夷異族的入侵。
以及青雲子儘快抓緊結束河陽戰事,然後分兵前往支援關內戰場後,就沒過多投入精力了。
相比於大局已定的魏國雍州戰場,還是如今各國插手,更加波瀾壯闊的青州戰場,更值得他關注。
……
春雪花開,寒冬漸退。
轉眼又是一個新年,時間來到了神武四十二年的春三月。
去年的寒冬,就如一個寫實,如實的訴說了各國的難捱。
楚國難捱,一千八百萬的大軍和一千八百萬的移民,還有國內那數以百萬計的災民,正以一個驚人的速度,消耗著他三十年的積累。
梁國難捱,一口氣丟了半數國土,大梁帝都時刻處在敵人的打擊範圍之內,天下第一霸主的位置,一戰交了出來,徹底淪為了笑話。
魏國難捱,國土丟了一半,帝都北狩,幾乎成了個偏安小朝廷。
趙國難捱,核心經營的東郡受到楚軍進攻,南都帝丘日日響警,幾無寧日。
徐國難捱,為了遏制楚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屏障,舉國上下咬牙向以前的仇敵梁國輸送糧草,幾乎將自己給掏空了。
唐國難捱,原本好好的入侵梁國撿便宜,結果卻遭到了梁國和徐國的夾擊,一口氣丟了八十萬大軍,國中主力丟了近半。
後面就連想要報復回去時,又同時受到了周邊所有霸國的威脅,堪稱憋屈至極。
許國難捱,隨著他的不斷南進,南邊靖國的領土不斷縮小,取而代之的是晉國的反抗決心,也在不斷增長。
尤其是隨著鄭國重新歸一,復又成了一個不遜於唐許的霸國,重新有了干涉各國的能力。
因此面對東邊咄咄逼人,勢力在不斷壯大的許國,鄭國毫無猶豫的選擇了支援晉國,扶持這個原本的仇敵,作為自己的東部屏障。
面對鄭晉兩國聯合,許國一時間,也不得不暫避鋒芒,停止了自己南下擴張的腳步。
而同時在他旁邊的唐國,實力也在急劇擴張著。
這些年,更是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擴張的慾望格外強烈。
現在更是不顧各國利益,死命的配合楚軍打壓梁國,一副昏了頭的模樣。
面對這種有實力,有能力,同樣又毫無下限,極會搞事的鄰居,就算是許國,也大感頭疼和忌憚。
他放棄向南擴增的舉動,固然有忌憚鄭晉兩國聯合的緣故,可也未嘗沒有害怕鄰居唐國,突然背刺自己的顧慮。
晉國同樣難捱,北邊就是奪走了自己三郡國土,同時依舊虎視眈眈,想要南下的死敵許國。
南邊則是重新合一,實力暴增,徹底堵死了自己北失南補之希望的鄭國。
面對鄭許兩大強國的夾擊,晉國就如風浪中的一艘小船,隨時都有可能覆滅。
鄭國更加難捱,原本好好的,當做東部屏障的楚國,突然間就雄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