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天下霸主的梁國,在楚國的一擊之下,險些亡國。
楚國也瞬間從原本的屏障,變為了鄭國東部的最大威脅。
於是為了抵抗防備這個威脅,鄭國不得不派兵牽制楚軍,不得不協調各國,支援梁國。
楚鄭兩國的關係,瞬間急轉直下。
而到了去年九月末,隨著陽夏郡的百萬楚軍,直接放棄了梁國,掉頭殺進了與之緊鄰的鄭國高密郡後。
兩國的關係,就徹底由原本的盟國,變為了難以化解的仇敵了。
雖然在高密郡內,鄭軍同樣聚集了八十萬人,實力不遜色於楚軍多少。
可面對陽夏行營裡,那些陸淵從楚國各地挑選而出的精銳,依舊有些難以抵擋。
才交戰月餘,高密郡就丟了小半,戰線隱隱有崩潰的趨勢。
更讓鄭國難受的是。
隨著高密前線的主力,被楚軍牽制,處在高密郡後方的長廣郡,突然間也受到了浮海而來的楚軍突襲。
長廣郡的十萬鄭國水師,面對素以水師稱雄的楚國,直接被一戰盡沒。
沒了水面屏障,水路行營搭載的的楚國陸路五十萬大軍,直接登陸長廣,開始肆虐鄭國的後方。
剩下的二十萬楚國水師,則開始封鎖鄭國海面,沿著江河深入其內地,開始封鎖其水路交通商道。
其背叛之後,來自於楚國的報復,在鄭國土地上,轟轟烈烈的拉開了。
魏國享受的兩路行營待遇,這位楚國曾經的盟友,此時也享受上了。
不知其感受滋味如何。
不僅僅九州各國,甚至連雍西、南部草原的。拔汗那國、墨羅國、火吐羅國,日子也不怎麼好過。
前兩者,在和楚軍在河隴戰場的交鋒上,被打的一敗塗地。
兩國都各損失了百餘萬人口,丟失了不少土地。
雖然後面隨著楚軍的撤離,丟失的土地,很快就被他們收復了回來。
可那損失的人口,卻不是隨著土地的收復,就能跟著回來的。
以兩國的體量,一口氣損失百多萬人,也是足以讓人心疼,甚至稱得上傷筋動骨的了。
至於火吐羅國,那就更不用說了。
孟成林率領的五十萬魏軍,都直接打到他的首都了。
雖然在首都攻防戰中,因為斷了補給,魏軍漸漸不敵越聚越多的火吐羅軍。
可孟成林所部到底是魏軍精銳,哪怕身處絕境之中,最後的爆發依舊不容小覷。
為了消滅這股魏軍,火吐羅軍前後付出了七十餘萬人的犧牲,比死亡的魏軍人數都還要更多,這才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但就算是如此,火土羅軍最後也沒能抓到,孟成林等魏軍的高階將官。
除了三位魏軍先天來不及撤離,被火吐羅人拖住,最終硬生生耗死在萬軍之中外。
孟成林後面,還是帶著五位魏國先天,一路從黑水城戰場,突圍而出了。
後面更是與後軍取得聯絡,繼續與緊追而來的火吐羅軍,且戰且退,其間又大量殺傷了火吐羅人,順利撤回了魏國。
不過,等他回到魏國時,關內郡已經大半被楚軍掌控。
這隻撤離的魏軍,直接迎頭撞上了早有準備的楚軍,然後被以逸待勞,直接包了餃子。
終沒有逃離全軍覆沒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