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完豫州鄭國的變故,大殿一時有些寂靜,所有人都沉默不語。
實在是太魔幻了。
一個龐大帝國,就這麼瞬間崩塌,還是因為楚國的原因……好吧,只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但不管怎麼說,依舊是令人震撼。
“大家都清楚了事情的經過始末,說說吧,對於鄭國,我大楚該如何應對?”
陸淵看見眾人不說話,於是主動打破沉默。
下方眾臣互相對視一眼,而後孫思文走出,行禮道:“陛下,鄭國之亂,在於其千年來,皇族與公卿之間關於削藩問題的矛盾,是故往之舊疾,此時爆發而已。
我大楚使者,只是運氣差,恰好趕上了。
然後就被鄭帝利用,作為了其削藩的藉口,進而導致了這場鄭國內亂。”
孫思文先給這場鄭國內亂定了性,確定了楚國在此事上的正義和無辜立場,接著道:“如今鄭國兩分,豫州少了這位霸主存在,安寧定然無法維持。
以臣觀之,今後數十年內,豫州應該是唐、許、晉,以及兩鄭,互相亂戰之局面。
五方在此亂戰,彼此都難壓過對方,戰亂綿延無期也。”
孫思文對於豫州的局面,看的還是比較清楚的。
雖然從此時來看,豫州鄭國兩分,再算上偏居豫州東北的晉國,三方勢力都佔據了五郡之地,實力難分上下。
而豫州西邊,梁國也被魏、趙、徐三國弄的焦頭爛額,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來管東邊豫州的事情。
此時唯一能插手豫州之事的,也就唯有緊挨著豫州,處在北邊的荊州唐國,和梁州許國了。
當然,偏居江南,和豫州能通海路的楚國,也有這個能力插手豫州之事。
不過以陸淵如今的政策,不會這麼去做就是了。
所以,此時能影響豫州戰局的,就只有唐國和許國了。
唐國和許國都是雄踞一州的大國,論及體量,雖不及楚、梁、魏等統一了一州,或地跨兩州的雄霸之國。
但卻也和趙、徐二國一般,有著應有的霸主底蘊。
兩國都是各有兩三千萬人口,能拉出一二百萬大軍的霸國。
以現如今天地靈氣絕跡,各國原本儲備的神血異種被大量宰殺取用,各方靈丹儲備大量增加的現狀來看。
保守估計,唐、許二國的先天宗師,經過這一波增長,可能都不下三十人了。
畢竟,陸淵此前收集了全國神血異種之後,煉出的靈丹,便可培養出二十三位先天。
其它各國,無不是高門出身,沒理由比他這個崛起的底層寒門,底蘊還差,靈丹應該更多才是。
所以就算原本各個霸國,先天數量才十幾人,經過這一波底蘊收割後,先天數量最少也能爆發到三十人以上。
因此哪怕以最保守的情況來推算,像唐、許這種霸國,怎麼也能動員出一百萬兵馬,二十位以上的先天,用於干涉鄭國戰事。
這股力量,已經相當不弱了。
北邊的趙、徐二國,也不過拿出了同樣的實力,就已經逼的梁國這個中州霸主,不得不拿出過半力量用來應對。
而在豫州這裡,可沒有第二個,梁國有的只是三個互相分裂敵視的小國。
以這種實力,還要各自為戰,怎麼可能是唐、許二國的對手。
當然,雖然豫州三國打不過唐許二國,這是肯定的。
但也不意味著,三國在唐許二國面前,就毫無還手之力了。
南北二鄭,以及晉國,到底也是佔據了五郡之地的大國,實力底蘊不下於十數年前,江南決戰前的楚國或寧國。
那時的楚國和寧國,單論軍事實力,可也是不差的,妥妥的霸主級力量。
傾力之下,皆可動員出百萬兵馬,十餘位先天,用於作戰。
這還僅是正面戰場。
像後面的寧國,即便前線戰敗了,損失了數十萬大軍,堪稱元氣盡失。
可撤回國內後,沒過兩年,又繼續拉出了八十萬兵馬,軍事實力依舊沒減少太多,還能保住霸主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