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算如此,局勢也尚且可控,兩方勢力的鬥爭只是圍繞著朝堂,使用的也是政治手段,並沒有觸碰到底線。”
溫舒說到這裡頓了頓,然後像是想起了什麼不堪回首的記憶,臉色難看道:“但在今年五月,鄭國執政鄭產向鄭帝進言。
請於國中徵集各種珍奇異寶,作為國禮送與楚國,用以答謝楚國這次出使之贈,以示兩國交好之情。
鄭帝聞言,欣然應允,於是下詔國中郡縣封臣,都要挑選境內珍奇之物,進獻上來。
一月過後,鄭國境內各種珍奇異物,被選送上來,送入了國庫之中。
然而,期間鄭國卿族,太丘縣子楊壽國進獻的寶物被查出,有不少以劣等矇混,甚至還有造假之物。
執政鄭產將之上報鄭帝,指責楊壽國敷衍王事,以次等假貨作為國禮,乃是有辱國威之罪。
並請求移除楊壽國太丘縣子的爵位,褫奪其封地,以此正國法,明賞罰。
鄭帝同意了這個請求……”
溫舒繼續講述著這場,由向楚國贈送禮物,所引起的鄭國政局變動。
隨著鄭產的提議,被鄭帝鄭廉允許,這個訊息傳開後,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新鄭城內的地方公卿聯名上書,請求鄭帝撤銷這個處罰。
認為楊壽國有罪,以次品作為國禮,確實有辱國威,但將其處死即可。
而太丘縣子的封地,卻是楊家的家業,是人家自己打下來的,並非國家賜予。
所以皇帝無權奪走。
不然皇帝今天可以奪走楊家的墳地,明天豈不是能奪走我家的了?
他們的封地可不是皇帝賜予的,而是自己祖先當初帶著領地入股,開始就是自家的。
他們這些公卿和皇室,也並不是絕對的主從關係,而是以合作關係居多。
現在合作者要奪了他們的股權,這怎麼能被眾多公卿接受。
所以眾多公卿一起聯名上書,要求皇帝撤銷這個決議。
可想而知,這個提議,鄭帝怎麼可能接受。
於是褫奪封地的旨意,被強硬地推行了下去。
然而等去宣旨的使者,趕往太丘縣的時候,到了半路,就聽說太丘縣子楊壽國領著自家的三個縣封地,舉兵三萬造反了。
面對這種情況,想要和平剝奪楊家的封地,顯然不可能了。
於是使者返回朝中,向皇帝稟告了此事。
鄭帝大怒,執政鄭產更是強烈進言,要求嚴厲鎮壓,平定這場叛亂。
眾多皇族之人,也紛紛贊同。
而朝中公卿們,則繼續勸說,表示只要皇帝能收回褫奪太丘縣子封地的旨意,他們能夠讓楊壽國自盡謝國,希望能阻攔此事。
可鄭帝依舊不允。
由朝廷派出的五萬平叛大軍,很快就集結好,派往太丘縣。
這瞬間成了助燃的引線。
見皇帝和皇族依舊不依不饒,一定要對太丘楊家下死手,鄭國國內,一些和太丘楊家交好的公卿,也跟著起兵造反。
短短半月間,鄭國國內就有兩家縣男、一家縣子、一家府伯,舉起了反旗。
而皇室那邊,似乎對此也早有預料,在各家造反的時候,地方早已準備好的平叛大軍,緊跟著就派了出去。
沒過多久,這些倉促起兵的公卿,就被消滅了三家。
被滅者,被連根拔起,舉族株連,被殺者數千。
這種殘暴行徑,還有皇室對地方公卿的敵意,引起了其他在觀望中的公卿們,極大的惶恐和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