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收到營外楚軍邀戰回城的訊息後,有些心煩的沉丘還沒平靜心緒,忽的營外又馬蹄陣陣,引起無數騷動。
等他派人前去檢視怎麼回事時,外面就有士卒先一步趕來稟報。
簡稱楚軍大撒騎卒,已經在封鎖軍營外各處要道,似有將他們徹底堵死在營中的意思。
聽到此言,沉丘眉頭微跳,本能察覺楚人這是有什麼陰謀,心中生出些許不安。
很快他招來營內諸將,問詢眾人,想要找出楚軍有何目的。
但諸將商議之後,因手頭線索有限,也不明楚人目的為何,都摸不到頭腦。
於是眾人思慮之下,只得建議加強營寨防備,防止楚人趁勢來偷襲。然後派出探騎,前往四周,試著捕捉一些楚人遊騎,藉此探明楚人目的。
這只是最基本的應對方法,完全屬於被動挨打的策略,自然讓沉丘不滿。
可除了這穩妥建議外,他也沒更好辦法。
軍中倒是還有一些別的聲音。
就比如那武安侯白義安,還未放棄他那極端保守之策。
在聽聞楚軍異動之後,竟失心瘋的立刻向沉丘請求,直言楚人數月來一直安穩,此時卻生出這等異變,必是有大陰謀。
現在其等封鎖四周,定是想隱藏什麼資訊,若繼續在此地呆下去,等楚人佈置完成,那大軍皆陷入死地也。
所以為了大軍安全考慮,此時應稱楚軍佈置未成,圖謀剛起的時候,立刻率軍撤離,返回豫章。
反正此時以已不破江夏,而原先沉丘派兵突襲楚軍腹地之事,也因為嶺南戰局的失利,已成虛妄。
寧國在楚國身上,已是佔不了什麼便宜。
既如此,還在前線空置兵馬,損費錢糧,只是虛耗國力而已。
此舉不僅動搖國本,還給大軍帶來傾覆危險,實不能再這麼冒險下去了。
儘早率軍撤回江東,儲存現有實力,然後整合一切底蘊,與楚人做好打長久戰的準備,才是眼下最為老持穩重之策。
可白義安此言,並沒有說動沉丘,反而引得他和一眾大臣不滿。
什麼楚軍陰謀,什麼撤兵回國?
大軍征戰,本就是奇計百出,不擇手段,只以消滅敵人為首要目的。
且自古有云,兵危戰兇,沙場又哪有沒有危險的?
而且此時正是與楚人相持時刻,嶺南能否保全,江北能否保全,寧國能否據敵於外,揚州霸業能否維持下去,可全看此時了。
白義話安說的輕鬆。
大軍放棄一切,撤回江東固守。
可江北、嶺南,江東安寧,揚州霸業,以上這些,就真的是能夠輕易捨棄的嗎?
要全都捨棄了,那寧國還是寧國嗎?
金陵還能稱天子嗎?
事情干係太過重要了,白義安從戰爭的角度上看待問題,或許看起來很是明智,有眾人皆醉我獨醒之貌。
可戰爭,從來都不僅是戰爭。
戰爭的背後,還有經濟、政治、人心等等因素影響……
有的時候,一場大戰,你僅考慮戰爭,不行的。
還要從全域性來看,從全國來看,全天下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