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趙國與楚國相隔太遠,彼此聯絡一次都要數月半載,中間還有各國相阻,楚國就算想與對方合縱連橫,效率也都太低了。
故而仔細總結一遍,對於楚國來說,周國滅亡,反倒還不如維持這個雍州霸主的存在,這樣更為有利一些。
最起碼。
在陸淵統一揚州,整合好江南之地,有力量北伐之前,周國不能滅亡。
所以現在,對周國放血可以,讓這個雍州霸主慢慢虛弱,楚國則趴在它的傷口上吸取養分,一步步壯大自己。
等最後成長起來了,有足夠實力,在會同周邊的各個兇獸,一起瓜分這個虛弱的巨人,攫取巨人身上最為鮮美的那幾塊肥肉。
在達成這個目標前,周國不能滅亡,甚至有必要的話,楚國還能幫對方一把,讓這個北地屏障,撐得更久一些。
於是秉承著這個思路,陸淵也適當調整了一下,自己針對周國的策略。
以為屏障,虛弱為主,必要時還可以扶持一二。
這便是今後針對周國的戰略了。
……
神武十年五月十三日。
周國北疆精銳抵達隴西郡腹地,先鋒與入侵此地的楚軍交戰。
兩軍大戰一番,周國兵多,楚軍失利,難抵其眾,不由敗退。
然後黃玄秉承陸淵的戰略,藉此敗戰,順勢撤兵數百里,將此前佔據的隴西諸多府縣,丟了大半。
隨後再派出使者,前往蕃人之處,告知周人援兵抵達的訊息,並且楚國已準備撤軍。
接著不等蕃人回應,放棄了諸多佔據的地盤之後,黃玄領兵再與周人援兵大戰一場,將其擊退,遏制住了周人氣焰。
最終得了空閒,楚君帶著最後一批裹挾的周人民眾,順著陽關小道,撤回了漢中郡。
至此,這場楚軍出隴之戰,最終以楚國裹挾了三十萬隴西之民返回漢中,徹底宣告落幕。
而楚軍撤退不久後,蕃人依舊心有不甘,捨不得放棄現如今拿下的大好戰果。
最終被賀拔勝會合援軍之後,抓到機會,將復仇的火焰,狠狠的撒在了這些蕃人身上。
一連數次大戰,接連殲滅了蕃人二十餘萬兵馬,狠狠的重創了這些入寇的蕃賊。
不過雖然損失慘重,但這次春掠,蕃人卻也從周人手上,奪得了上百萬石糧食。
這些食物運回部落之後,再減去戰死的人口,已經足以讓雪原上的諸多部落,好好的緩一口氣,饑荒大為緩解。
今年夏天,能少死一些人了。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隨著河隴戰事的徹底落幕,等楚軍帶著周人之民返回漢中,陸淵也順勢下詔,將這些略來的三十萬周民遷往西川,以充實當地人口。
同時駐紮在漢中已有半年之久的三支北伐禁軍,也由青雲子統帥,正式開拔歸京。
現在北方戰事已了,漢中穩固,周國威脅已經解除。
至於東面的寧國,陸淵也親率兵馬防備,有洞庭郡十支禁軍,五萬水師,以及地方諸府縣兵在,近三十萬常備戰兵,也足保無慮了。
現在就等青雲子領著北伐的六萬大軍返回,還有李雄率領的十萬諸侯兵馬抵達洞庭,以這十六萬大軍為基,便可順勢組建南征大軍了。
最多等到秋季,楚國便能發動南征,一統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