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關於這項數額達到千萬石的糧食買賣,便敲定了初步共識。
剩下一些具體細節,自有朝中大臣和周國使團進一步接洽,用不著陸淵這位楚王去斤斤計較。
達成了目的,蘇洵也順勢告退。
倒是孫思文繼續留了下來。
等人走後,這位好友看著陸淵,略有憂心道:“大王,先前我等計定,決議下一步謀劃漢中。如今大王向周國出售千萬石糧,周人得了此筆糧食,立時便解了糧荒,不用為軍需所困。
到時周人兵精糧足,我等想要攻打他們,可就沒這麼容易了。”
陸淵看了孫思文一眼,嘆了口氣道:“孤又何嘗不知,此舉是資敵。可週人此來,購糧是明,試探為暗。
我大楚自稱霸於諸國之後,周邊各國,誰人不忌憚於我?
如今周國三面為敵,烽火處處,僅有與我楚國接壤的南面,善保安寧。
此等情況下,周人怎麼可能不忌憚於我。
憂心我明面與其和睦,暗地裡則陰蓄甲兵,準備偷襲於他。
所以今日若不賣糧,怕是周國使團的訊息,連夜就將發回周國,讓其國中加以防備了。
到時周人心有警惕,再調強兵進入漢中,我楚國想要攻打之,將比現在艱難十倍、百倍。
形勢如此,奈何!奈何!”
陸淵出道這些年,經歷了不知多少爭鬥算計,如今武道仙道都是大成,身心數次蛻變之下,比之常人敏銳不知多少。
先前蘇洵以為自己掩飾的很好,可與他對話數次,觀察神色,早被陸淵看穿了底細。
也正因此,將計就計之下,陸淵也就順勢答應了賣糧。
孫思文聽完他的分析,也不如一嘆,略帶不甘道:“難道漢中之事,便沒有其它辦法了嗎?”
奪下漢中,開拓領土,同時完善楚國西北防禦,這是關乎國運的大事。
漢中如果不拿下,那麼楚國的西川、襄陽二郡,就將永遠如芒在背,時刻受到漢中威脅。
屆時大量的兵力人馬被拖在兩郡,楚國也很難抽出更多的力量,用以經略其它方向。
這事關楚國國運,孫思文自然不甘心,就此功虧一簣。
不過陸淵對此,卻沒這般悲觀。
看了看自己好友神色,他不由笑道:“漢中之事,不急於一時。此時縱然賣了糧食給周國,也依舊大有可為。說不得藉此賣糧之機,反倒能為攻略漢中,得來不少勝算呢……”
攻打漢中,那是陸淵早就定好的戰略,自然不可能輕易放棄。
尤其是如今,他煉出了青雲子,有了接替黃玄,侵略西南的代替人物,就更是堅定無比了。
眼下賣糧給周國,固然是資敵之舉。
但接著賣糧的機會,其實楚國也可以趁機從各地調兵,把征伐中國的兵馬混雜在運糧的隊伍中,不知不覺間就瞞過周人耳目,把兵馬運送到周楚邊境上。
到時趁著糧草交易的時候,直接發動大軍,一舉攻下漢中,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此戰若能成,不僅原本賣給周人的糧食,將會回到楚國手中周人原本用來買糧的銀子,也將成為楚國的戰利品,進一步豐厚楚國國庫。
此所謂兩全其美,一舉雙得,天大的好事。
當然,想辦成此事,期間該如何把兵馬混雜在運糧民夫之中,又該如何瞞過周人耳目,以及又如何讓周人放鬆警惕,不在糧食交易時於漢中臨時屯駐大量兵馬……
以上種種事項,都是需要去考慮解決的事情。
陸淵也只是臨時想到了這個瞞天過海的計謀,此計能不能實行,用了之後效果如何,他也沒多少把握。
任何計策,都是有著天時地利人和,來加以輔助策應的,需要時機。
這個時機,他暫時還沒看到。
“不過縱然最後發兵,周人在漢中已有防備,但最後的糧食,和周人用來購買糧食的銀子,最終逃不出我楚國手中,這是能肯定的。”
陸淵將自己的計劃,跟孫思文說了一遍,然後笑道:“至於最後能不能打下漢中,不過各憑實力,擺開陣仗,一決勝負而已。”
話語之中,一股自信豪邁,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