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也藉著這個求購糧食的機會,趁機試探一下楚國,看看這個新晉崛起的南境大國,是否對周國有所異心?
此時周國已經三面皆敵,若是楚國再加入進來,對周國圖謀不軌,那絕對是一個災難性的訊息。
尤其是周國南境,漢中郡的駐軍已經被抽走大半,只留五萬戰兵駐守,防備可謂空虛至極。
這時楚國要是派兵北上,以周國的力量,絕對無法抵擋。
整個漢中郡,怕是都要就此丟去。
所以為了避免此事發生,此時藉著購糧的名頭,試探一下楚國,就很有必要了。
如果楚國真的對周國圖謀不軌,那麼趁此時機,是絕不會向周國出售糧食,用以資敵的。
若真如此,那這次出使回去,蘇洵一定要上奏天子,讓國中加強漢中防禦,以備楚國來襲。
而楚國如果對周國沒有惡意,那就更好了。
藉著這一千萬石糧食,省著點用的話,足可供給前線百萬大軍所耗,能大大緩解國中糧草壓力。
西南邊的那些雪原蕃人,如今經過數年的連續入侵,早已疲憊不堪,死傷慘重,實力大減。
以周國朝堂諸多賢臣估算,最多再有兩年,那些蕃人就將支撐不住,徹底潰敗。
到了那時候,周國便可一舉擊潰那些蕃人,然後順勢南下席捲,攻入雪原之上。
雖說周國對雪原那些貧瘠的地沒多少興趣。
可就如楚國這幾年來,也派兵攻打了雪原,設定了一個河谷郡一樣。
在雪原上一些河流湖泊密集地方,還是比較適合開墾耕種的,若能佔據下來,設定個三五郡沒什麼問題。
而且雪原肥沃的草場頗多,佔下來後,周國也能多上無數上好的養馬地,這也是一大好處。
有著這兩大收益,足以令周國心動了。
所以哪怕跟雪原蕃人的戰爭極其艱難,但這些年來,周國還是一直咬牙撐著,沒有絲毫退讓求和的想法。
甚至在前不久,那些雪原蕃人派人前來求和,周國也是直接拒絕,根本不同意對方的條件。
前面那麼多艱難,都硬撐過來了。
此時眼看著就要獲得勝利果實,周國怎麼可能就這樣放棄不打?
只要能如願攫取上面的兩大收益,那麼這幾年來,周國因為戰爭所受到的損失,瞬間就能全都彌補回來。
甚至不僅僅是彌補,若真能拓地三五郡,獲取無數優良馬場,並且收服數百萬蕃人為己用的話,周國的國力都能暴增一半,瞬間逼近已經統一青州的梁國。
這麼大的好處就在眼前,勝利即將到來,周國哪怕砸鍋賣鐵,也要把這場戰爭給打下去。
不過周國缺糧,也是現實。
為了這場戰爭,為了應付三面的壓力,包含民夫在內,周國常年動員兩百萬以上的兵馬,早已是疲憊不堪。
緊靠國中的積蓄和生產,已經無力維持這麼龐大的大軍了。
所以為了讓戰爭能維持下去,便只能求助於外了。
這即是蘇洵今次前來楚國的任務了。
事關國家興衰,不管付出多少代價,他都要全力促成此事。
‘好在看楚王意思,似乎並沒有對周國敵視,這倒是天大好事。今次出使,看來可以全功而返了。’
蘇洵心中想過諸多事情,不由微微振奮。
不過國之大事,不可不慎。
是以雖然見楚王態度似乎很友好,但他也沒大意,而是依舊小心謹慎的觀察試探,並沒真的就掉以輕心了。
這一番試探下來,經過交鋒,兩邊總算達成共識。
陸淵看著下方跟自己談好條件的蘇洵,笑著說道:“我大楚以每斤米六文的價格,向周國出售一千石糧食。交割日期便定在三月後,地點則在兩國邊境,你我各自交換錢糧之後,便算買賣完成。使者以為如何?”
蘇洵恭敬行禮道:“外臣無異議,便依楚王所說行事。”
陸淵大笑:“那麼最後便以此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