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之後,陸淵沐浴更衣完畢,還小息了片刻,隨後便起駕前往乾陽殿。
等到抵達時,孫思文和楚國使者已經等候多時。
“見過大王。”
“外臣蘇洵,拜見楚王。”
兩人看到陸淵到來,連忙行禮。
陸淵走到王座坐下,然後目光向下看去,掃過兩人,著重在那位楚國使者身上打量了一會,然後問道:“周使前來楚國,不知所謂何事?”
蘇洵看起來像個文弱儒生,相貌俊雅,氣度翩翩,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
此時聽了陸淵問話,蘇洵坦然答道:“近年來敝國不幸,屢遭兵劫,國中青壯用武頗多,用於生產則愈漸減少。
時至今日,國中用糧愈發貴乏。
近些日來,楚國威名日隆,國中富庶,更是遠近皆聞。
我主聽聞楚國糧多,近年來更是向周邊諸國不斷售糧,救濟諸多。
是以特遣外臣前來巴陵,向楚王求購糧草,已緩國中糧困。”
“購糧?”
陸淵聽完蘇洵來意,眼中神色微閃,目光不由看向孫思文,與對方對視一眼,心中頓時瞭然。
難怪這位好友說,自己無法決斷此事,要讓自己來把握主意。
其實向楚國購買糧食,雖然也是重要的軍國大事。
但近些年來,楚國不斷向外售賣糧食,其中事務陸淵早已放手給了朝廷內閣,交由孫思文等大臣處理。
他本人只是關注一下結果,並不親自幹涉。
但楚國可以賣糧給蘇國宋國,賣給西南三個藩國,甚至賣給大理、南詔兩個夷國都可以。
可卻獨獨不能賣給周國。
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陸淵早就跟孫思文等大臣心腹說過了,下一步楚國的攻略目標,將會以周國漢中郡為主。
只不過如今一直沒有找到機會,而楚國也需要時間修養,所以才一直沒對漢中動手罷了。
試問知道楚國下一戰略目的的孫思文,他又怎麼可能將楚國的糧食,賣給楚國未來的敵人,幫著壯大他們呢?
因此周國前來求購糧食,孫思文等內閣大臣根本不敢做主,只能請示陸淵這位楚王,由他來做決斷。
心中想明白這些,陸淵閃過無數念頭,各種計較湧過,最終眸光一閃,看著下方蘇洵,笑著說道:“我大楚自從數年前起,便開始向天下各國售糧,做的是天下人的買賣。
周國既然願意與楚國做生意,孤自然歡喜。
就是不知使者想要購買多少糧食,孤也好準備一番,免得不令周國失望。”
蘇洵聞言大喜,連忙行禮拜道:“外臣多謝楚王寬厚。稟楚王,此次我周國求購糧食不多,僅一千萬石而已。聽聞大楚積糧四千萬石,拿出此筆糧食,綽綽有餘,必不會讓大王為難。”
楚國稱霸之後,天下各國,有的驚異於楚國人口之多,有的驚異於楚國兵馬之強,有的驚異於楚國疆域之廣,自然也有的人驚異於楚國錢糧之盛。
其中周國,便最為關注最後者。
國中因為戰事已經漸漸貴糧的他們,急需向外求購糧草,以彌補國中不足。
可週國北面,是世敵魏國。
東面,是虎視眈眈,隨時想要西進,吞併周國河南、南陽二郡的梁國。
西面則是國小地瘠,同樣缺糧的西涼國。
以上三者,都不可能賣給周國糧食。
於是縱觀一圈,有糧,並且願意向外販賣的,竟就只有楚國了。
故而當楚國有四千萬石存糧的訊息傳開後,聽到訊息的周國君臣,經過商議後,迅速便作出了決定。
派出使者,前來楚國購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