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兩月,沉丘會合了廣陵郡當地的十五萬邊軍,以二十五萬兵馬,與河對岸的梁兵展開對峙。
其間兩軍互相攻伐,大小數百戰,各自死傷數萬。
最終對面的梁兵,見無機可尋,佔不到便宜,而自身也折損了四五萬兵馬,死傷不小,只得暫時停戰。
江夏郡那邊,更是直接被封鎖了航道。沒有水師的他們,連河都過不了,更別說威脅江南了。
同時周國那邊,在觀望了近半年後,終於也做出了反應。於承佑元年十月,派出使者前往廣陵,恭祝沉丘封王,建立寧國。
顯然,與梁國大張旗鼓當下,想要佔便宜不同。
先前一場大戰之後,同樣經過削弱的周國,此時依舊選擇穩定為主,不想擅動干戈。
對於沉丘取代蕭氏,寧國取代越國的事情,選擇了支援預設。
而周國一表態,原本週越聯合的態勢,瞬間就恢復了過來。
面對兩國又站到了同一戰線,共同聯合對抗自己。
而這次大兵南下,靡費錢糧,卻一無所獲。眼看著繼續耗下去,除了幹費錢糧外,也沒什麼進展。
最終無奈之下,梁國只得恨恨撤兵,召回了南下的三十萬兵馬。
如此。
這場由沉丘封王引起的梁越交兵,最終以梁兵北退,越國大勝落幕。
挾持大勝之威,沉丘率兵回朝。
承佑帝親率百官,出城十里迎接。並於當場賜下詔書,為表大將軍之功,特賜其加殊禮,許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至此,三件套徹底湊齊,又有北征之功,沉丘篡位時機徹底成熟。
於是三日之後,群臣勸進,天子下詔,欲效此前歷朝故事,禪讓寧王。
沉丘辭讓,惶恐不許。
如此又三日後,群臣再勸,天子又下禪讓詔書。
沉丘以自身德行淺薄為由,依舊推辭。
再三日,在承佑元年十一月初四這日,群臣第三次勸進,天子第三次下詔禪讓。
沉丘這才自憐自嘆,清名不保,隨後無奈應下,接受了禪讓詔書。
並於當日率眾入宮,在百官的見證下,正式從承佑帝手中,接過了越國的正統。
承佑元年十一月初四,登基剛滿百天的承佑帝蕭元義,於建極殿禪位於寧王沉丘。
至此,越國正式宣告滅亡,享國二百一十三年。
於同日,寧王沉丘進位天子,改元建武,寧國立。
這位大將軍王,終於做了皇帝,繼承越國,成為了這江南五郡五國之主。
至於越國,則以退帝蕭元義為越國公,繼續承奉宗廟,祭祀歷代先君。
這場臨海郡世家內部的權力轉讓,到了此時,在經歷了無數風波後,終於宣告落幕。
而越國滅亡,寧國建立的訊息,也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向著周邊各國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