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滅亡了。
當陸淵收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哪怕心中早有預料,依舊是免不了怔怔許久。
一個雄霸江南,傳承兩百餘年的王朝,就這樣簡單的滅了嗎?
這世事興衰,真是叫人唏噓。
不過他感慨唏噓一陣之後,就開始行動起來了。
越國既已滅亡,而且看樣子,這個取代了越國的新生寧國,也度過了自己的立國劫難。
透過一場北征之戰,擊退了周人,徹底的打退了外部威脅,在這亂世站穩了腳跟。
那麼如此的話,自己的長沙國與新生的寧國間的關係,就得好好的計較計較了。
“我如今修行太平道術,此為氣運之道。
按此道說法,若將越國比作一棵大樹,我之長沙國源於越國冊封,那便是大樹上的枝杈樹葉。
而長沙國聚攏氣運,就如樹葉光合作用,從外界吸收營養。這些吸出來的營養樹葉之差可以保留一部分,但終究還是要分出一些,用以維持主幹生存。
故而長沙國所聚攏的氣運,先天就要分去二三成、乃至過半給越國朝堂。
這便是枝幹源流之意。”
現如今隨著太平道術修煉越加精深,一些原本陸淵修煉時沒注意到的東西,此時也漸漸發覺。
比如他每次吞吐氣運時,總能感覺自己所吸納的氣運,並非是所聚攏氣運的全部。
長沙國萬里疆土,數百萬民眾提供的氣運,似乎有一部分被截流了,不知被引向何方。
這股被截流的氣運,大概能佔到他所有氣運的三成左右。
原先陸淵初習此道,又沒人指導,所以對於自己氣運為何會被人截流,也沒個頭緒。
縱然心中氣憤不甘,卻也無可奈何。
但就在數日前,他這被人截流的氣運,突然間又返回來大半,最終流失的氣運降到了一成左右。
這自然令陸淵心生在意。
但他仔細琢磨,還是因為眼界經驗的緣故,無法弄清太多。
最終也只能困惑且高興的接受這個事實,然後更加努力的修煉道書了。
直到今天,從東邊金陵城的訊息傳回來,告知越國已經滅亡,寧國建立的大事之後,陸淵這才恍然,原來一直截流自己氣運的,竟然是越國朝廷。
想想也是。
長沙國出自越國,本就是越國割讓洞庭一郡,所建立的藩國。
兩國在名分上,便有著主從之分。
而事實上,陸淵一直以來所有的旗號,也是越朝長沙國的名稱。在外界各國人看來,長沙國也是大越的藩國,並非是獨立自主的。
不僅是他,就連南海、寧海,西川、漢中四國,在外人眼中,也都是大越旗幟下的諸侯。
一朝五國,根本就是一體的。
不然的話,先前北伐,為何長沙、南海、寧海三國,要接受越國朝廷的調派,各自出兵十萬,參與北伐?
參與北伐之後,三國之王皆在,為何要遵從武安侯白夢陽的統領,以君王之聲,聽從它國臣子的吩咐?
以上種種事實,不就是說明了,長沙這些地方諸侯國,與越國朝廷間的主從身份嗎?
你別管那些事實,內情究竟是怎麼樣。
反正在外人看來,情況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