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門。
剛從叛軍那回來的索額圖和牛萬程一臉忐忑的站在康親王傑書背後。
叛軍給出的議和條件和那張名單,傑書都已經看過,但出乎索額圖意料的是這位年輕的帽子王並沒有怒不可遏,而是平靜的站在門樓看著護城河對岸正在忙碌的叛軍身影。
自攻入外城到現在,外城的叛軍就一直在忙著沿城門兩側護城河修建各種防禦措施,他們不僅用裝滿泥土的麻袋堵死了清軍出城的道路,還修建了很多吊樓崗哨,又裡三重外三重的用柵欄修了幾條防線,甚至還將護城河靠近叛軍的那一側插滿了用竹子削尖的尖樁。
很明顯,叛軍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攻城,而是防止清軍出城。
宣武門這邊如此,正陽門那邊同樣如此,崇文門那邊自從劉良佐攻城失敗後,現在也開始拆卸附近民房用於封堵崇文門。
種種跡象表明,叛軍已經放棄強攻滿城,這意味城中幾十萬八旗軍民要麼從沒有被叛軍封死的阜成、西直等外六門突圍,要麼就在城中堅守下去。
突圍,有可能成功。
但成功的代價是幾十萬人最終可能只跑出幾千人,因為歷史上從來沒有幾十萬人集體突圍成功的先例。
畢竟這幾十萬人中有一半是老弱婦孺,另一半丁壯中沒有上過戰場的又佔了一多半。
更何況現在八旗內部因為叛軍的蠱惑和穆裡瑪的勸降已經分裂動搖,誠如范文程所言,不是皇上能不能走的問題,而是八旗軍民讓不讓皇上走的問題。
恐怕突圍決定一下,滿洲、蒙古、漢軍就要自相殘殺。
不患寡而患不均。
走與留,其實就是生與死。
關於漢軍內部一些“小團伙”密謀的事,傑書也聽到了些風聲,多羅貝勒尚善提出把漢軍有影響力的一些人物控制起來,免得這幫狗漢奸在城中生亂。
但這個提議卻被絕大多數王公大臣給否決了。
原因無它,這個時候要是抓捕漢軍八旗的人,跟火上澆油沒有區別。
別看漢軍八旗都是幫被八旗鐵騎打的喪了膽的漢奸,然而讓那些連鬍子都沒長全的滿洲子弟去同漢軍廝殺,傑書覺得就算贏了滿洲子弟也得損失一大半。
所以,索尼那幫老傢伙不敢採納尚善的提議,免得漢軍大亂白白便宜城外的叛軍。
至於堅守,現在看來也沒有任何希望。
有沒有援軍其實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滿城已經沒有糧食。
難道真要幾十萬八旗軍民以人相食麼?
誰又能食誰?
滿洲食蒙古,蒙古食漢軍?
真到了那一步,滿洲只怕早就血流成河了。
才二十出頭的傑書現在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以致對叛軍開出的匪夷所思議和條件近乎麻木,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牛萬程同索額圖卻以為康親王不同意兩個議款條件,在那也是心亂如麻。
要知道禮親王一系可是有三個帽子王的,兩紅旗的旗主也都是禮親王一系的子孫擔任,所以康親王這個禮親王直系繼承人要是不同意,那他們就算把條款拿進宮中也無濟於事。
畢竟這麼大的事得議政王公大臣公議,至少三分之二的議政王公同意才行,不然就是太皇太后也做不了這個主。
禮親王一系三個帽子王加上兩紅旗有資格議政的大臣,就能讓議政王公大臣會議流產了。
而那王賊卻是要日落之前看到人!
見不到人,議和即刻終止,什麼希望也沒了。
眼看康親王遲遲不表態,牛萬程不禁急的向站在一邊的胡全才看去,希望這位前湖北巡撫能做做康親王的“工作”,哪怕不同意王賊的議和條款,好歹先把名單上的人交出去穩住對方再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