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改編部隊時考慮方光琛是吳三桂最器重的謀士,也是吳三桂指定的內閣首輔,於吳周集團影響力很大,因此對方英也是籠絡有加。
某次聽妻子小蠻說方英有帶兵打仗的念頭後,特意將其調到高大捷的忠勇鎮任職。
在王五這邊時間一長,方英自是清楚這位駙馬爺與忠貞營的關係,如果說之前方英還存了其它心思,這會倒是真的願意跟著駙馬爺謀個好前程了。
因為,吳三桂死了。
控制朝廷的夏國相對他伯父方光琛一直有意見,原因是方光琛曾在吳三桂面前說他本事一般,不能大用。
哪怕夏國相出於各種考慮暫時仍保持對方光琛的敬重,但誰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方英肯定伯父將來一定會被夏國相逐出權力中樞。
所以他想要在大周朝出人頭地,只能同高大捷、陸亨他們一樣把希望放在新興的定國公身上。
萬一這次定國公真能直搗黃龍擒殺韃子小皇帝,聲望之高夏國相拍馬難及。
連帶著將來夏國相還是不是大周第一人,就很難說了。
郭升這邊知道自己身子骨不適合北上,也知洛陽的重要性,當下不再強求,卻讓因斬殺達素而晉為副將的原貼身親兵趙長棣推薦給王五,希望能由這位視為子侄的後生替他親眼見證漢家軍隊再一次兵臨燕京。
王五是知道趙長棣的,當初要不是有挖牆角之嫌,早就把趙長棣調到身邊了,自是滿口答應。
出征的7500名騎兵也是王五和忠貞營的全部家當,裡面還有126名原蒙八旗兵、460名原漢八旗兵。
另有5名軍官是早前在茅麓山同滿大海、努爾根他們一起嚮明軍投降的滿洲八旗兵。
之所以將這些投降的八旗兵也帶上,除了這些八旗兵戰鬥力不錯外,就是要讓他們在燕京作“統戰”工作,以旗人身份為周軍獲得更多的支援,儘可能避免於燕京同守城清軍發生激戰。
沒有內應,周軍這7500名騎兵根本不可能破城。
一旦周軍被阻在城外,就意味這次北上斬首的奇襲以失敗告終。
後果無疑是災難性的。
甚至連王五還能不能回到洛陽都是未知。
極有可能周軍會被從關外趕來的蒙古騎兵追殺的潰不成軍,王五成為第二個達素。
如此,除了穆裡瑪聯絡的鰲拜黨羽和兩黃旗內應外,一心會和光復會這兩個秘密組織也被王五啟用,分別透過不同渠道將北上訊息秘密發出。
河對岸很快傳來喊殺聲,由於距離太遠眾人很難看清戰況,只能耐心等待。
約摸兩柱香後,先前渡河的十幾條渡船再次出現在眾人視線中,其中一條船的船頭上站著一個手拿紅旗不斷搖晃計程車兵。
這是事先約定的得手訊號。
高大捷興奮一拍大腿道:“公爺,徐標統得手了!”
“得手好,好,好!”
穆裡瑪懸了半天的心也終是放下,歡喜的就差手舞足蹈,這模樣看的王五不由好笑。
好笑的原因在於他當初費盡心思把吳軍主力拽過長江,以促使吳三桂堅定北伐,完成神州的再次光復。
這個穆裡瑪同樣也是絞盡腦汁要把他拽過黃河,不過為的可不是幫漢人光復淪陷河山,而是報他瓜爾佳氏一族的私仇。
“走,上船!”
儘管知道對付巡檢雜兵根本不會出什麼意外,但如此迅速解決對岸還是讓王五格外高興,當下拉著穆裡瑪這個大功臣與高大捷等人上船。
黃河,王五前世經過很多回,但這一世他是第一次在船上橫渡這條中國的母親河。
船至河中時,一種難以言表的心情從心底湧出,口中呢喃想說什麼,但最終還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