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孟津關,大批打著周軍旗號計程車卒牽著戰馬在渡口焦急等待著。
河中央,十幾條渡船在上百名渡工的奮力搖舵下正向著對岸馳去。
船上是第一批渡河的380名周軍將士,帶隊的是前綠營出身的標統徐霖。
這380名周軍將士人皆披雙甲,攜帶長刀弓弩,抵岸後要立即拿下北岸的孟縣巡檢司。
該司駐紮的巡兵雖然只有兩百多人,但巡檢司設在高處佔了居高臨下地利,因此徐霖要帶領這380名士卒迅速奪取該司,不給巡檢司往縣城通報訊息的機會。
也就是這次北上王五主打的就是一個快,快到他領軍過去後,當地的清軍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巡檢司的巡兵多是鄉勇和地痞無賴組成,戰鬥力絕對是不高的,加之巡兵又沒有火炮火銃,所以只要渡河過程中不出現意外,解決巡檢司對於徐霖帶領的380名周軍精銳而言,根本是小菜一碟。
與此同時,與孟津關互成掎角之勢的小平津關也有大量周軍將士正在渡河。
相比孟津關這邊還需要解決對岸巡檢司,小平津關那邊就輕鬆多了,因為對岸只有一個巡檢司的派出機構巡檢所。
該巡檢所主要用於緝私鹽的,故而只有幾十人。
如果孟津這邊主渡口發生意外,就由小平津關渡河的周軍過來解決孟縣巡檢司那幫雜兵,接應主力渡河。
由於洛陽失守太快,加之河南清軍主力現在都集中在豫東、豫南地區,因而黃河對面懷慶府的駐防清軍並沒有多少,穆裡瑪估計也就兩千人左右,加上地方鄉勇,整個懷慶府能夠對周軍形成威脅的最多三千人。
鰲拜的突然被殺讓燕京朝堂陷入暫時“停擺”,連帶著燕京同河南方面的各種情報溝通以及軍事部署都出現混亂,而且誰也沒想到穆裡瑪這等滿洲要員竟然會引叛軍渡河,叛軍速度又會如此之快,這就使得周軍的快速集結北上一下打在了滿清這條毒蛇的七寸上。
只要能成功渡過黃河,就能把滿清這條毒蛇砍成幾段
孟津碼頭邊,王五一直在眺望河中央,除了擔心對岸清軍的巡檢司發現周軍渡河外,也是擔心渡船上發生士卒落水事件。
好在能被選為渡口地段的水面多寬闊故而水流不急,加之渡工都是世代以渡河為生,每日所渡之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哪裡會失手。
分別在孟津關和小平津關東渡黃河的周軍共有7500人,為此王五將各部所有戰馬全徵召了過來,雖然這7500人中能稱之為騎兵的最多2000人,其他人只能勉強騎馬,與在郾城重創關外八旗的馬寶部吳軍精銳騎兵根本沒法比。
就是王五自個也只是個半吊子水平,讓他騎馬趕路可以,叫他在馬上做出什麼劈砍衝刺的戰術動作,真就為難他了。
但只要天時地利人和,這支7500名“半機動化”的奇襲兵馬還真能做到直搗黃龍,從而震驚整個天下。
就此宣告滿清滅亡。
於孟津關東渡的5000人是從忠勇、忠武、忠信三鎮抽調的騎兵,由王五直接指揮。
於小津關東渡的是由皖國公世子劉亨指揮的2500名北府騎兵。
洛陽被王五交給了北府左都督郭升負責,這位老將聽說要北上奇襲燕京斬清廷的首,激動之下便要隨軍一同行動。
但其畢竟年近六旬,身子骨根本不可能承受這場長途奇襲戰,加之虎帥之子李復國又稍顯稚嫩,王五隻能勸說郭升主持洛陽大局。
並提醒郭升等人,嶽樂不可能坐視汝州、洛陽、南陽被周軍控制,東線的周軍主力又改攻為守,那麼騰出手來的嶽樂肯定會不遺餘力攻打汝州,切斷洛陽和南陽的聯絡。
所以洛陽和南陽要傾盡全力支援汝州,絕不能讓這座豫中重鎮重新落到清軍手中。
支援,不僅僅是兵馬調動的支援,更是人力、錢糧各種物資的支援。
顯然,郭升比李復國這個年紀更適合坐鎮洛陽為汝州保衛戰籌措戰略物資,也更適合重新建立地方政權。
為了讓郭升能夠有效指揮留守洛陽的忠勇鎮各部,王五在出發前特意召集營官以上將領隆重介紹了郭升,並將當年郝搖旗贈給自己的闖王刀交於郭升,對眾將言明見郭如見王,誰敢違抗軍令不遵郭老都督指揮,闖王刀下無冤魂。
如此安排,主要是忠勇鎮是以吳軍原義勇、忠勇二營精銳改編而來,而郭升是忠貞營出身,難免會有將領心中不服郭升。
高大捷事後也特意把陸亨、方英等人召到一起,讓他們聽從郭老都督指揮不要抱有牴觸心理,若有人不聽郭升的,不必定國公下令他高大捷回來就動手宰人。
陸亨一直是高大捷的副將,自是沒有二話。
方英是之前奉伯父方光琛之命護送公主前來荊州成婚的侍衛隊長,後來一直留在荊州保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