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難得勝出一回,心情不由大好,看著不語的王五突然閃現一個念頭,笑道:“老夫倒是把你這個都統大人給忘了。”
話說的有點莫名其妙,王五聽的也是一頭霧水。
不想老張卻告訴他一件好事,那就是他這個漢軍正白旗的都統雖然是虛的,但再虛也是實在的都統。
“既是都統,手裡便有入旗名額。”
“入旗名額?”
王五讓張長庚把話說明白。
老張的意思就是漢軍都統是本旗最大的官,所以手頭每年都有一批入旗名額。
因此可以將這些名額拿出來誘惑有錢人捐資修滿城,再以他們願意出錢修滿城的由頭向朝廷奏請給他們入旗。
形象的比喻,王五就是某重點中學校長。
既然學校他說了算,那每年照顧些關係戶子弟入學,還不是小事一樁。
而入旗比入學還要誘惑人。
要不然都當上總兵官的老牛也不會去舔穆裡瑪的臭腳。
王五一聽就知道這法子超級贊,忙問張長庚他有多少入旗名額。
結果老張說他最多有十個名額。
蒙古都統有二十個,滿洲都統則有三十個。
但名額歸名額,操作起來想要入旗的多少還是要有一定貢獻的。
比如軍功,又比如捐輸。
總之,要麼出錢,要麼出人。
不然稽核那一關過不去。
這幾年入旗卡的比較緊,漢軍這邊稍好些,滿洲那邊要嚴的多。
王五心涼了,十個名額頂個屁用。
就算五千兩賣一個,也才五萬兩,沒多大意思。
老張能想到這個法子,肯定有後續完善。
“除了旗人不隸州,不歸戶籍,包衣實際也是如此。”
老張的補充辦法就是多走兩步路,允許有錢人投充到漢軍正白旗王都統名下為包衣奴,這樣他不僅在旗,也能合理避稅。
跟前明百姓自願投充到舉人老爺名下當奴一個性質。
“就是說如果湖廣幾百萬百姓全投充到我名下為包衣,我就是八旗最大的都統?”
王五看問題的角度比較刁鑽。
老張看到的是錢,他看到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