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傑因擔心李自成追究邢夫人之事不敢降順,連夜帶人南逃。
結果李自成兵敗訊息一出,他又和董學禮謀商降清,清豫親王多鐸也是歡喜納降,授他為江寧副將,從而開啟他在大清的輝煌之路。
所以,這一次他以為自己同樣可以得到明軍的接納,並借重他高進庫的軍事能力委以重任,哪想連個商量的餘地都沒有,人就被從城上扔了下來。
莫名其妙的很。
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感覺。
死也死的不瞑目。
從垛口探頭朝下面看了一眼後,王五想到什麼,吩咐處死高進庫一事要高度保密,絕不能訊息外露。
不是他準備接受其他清軍高階將領投降,而是不想讓清軍高階將領們覺得降也是死,便拼了命的跟明軍打。
跟當初釋放清軍俘虜一個意思。
金道臺琢磨出大將軍的想法了,便進言對外宣稱高進庫是替大清戰死的,再給其塑造個身中上百箭猶呼殺敵的忠勇形象,這樣不僅可以掩蓋高進庫之死真相,也能讓高家人從清廷得一份不錯的撫卹金。
“如此,也算是將軍給高家的一份人道主義關懷。”
金道臺有所長進,用詞造句方面很是積極向總統大將軍靠攏。
王五點了點頭,老金這個提議很不錯,相當全面了。
得到上級肯定的金道臺不由精神一振,又問對其他被俘的清軍高階將領如何處置,是否都照高進庫例辦。
王五想了想,道:“綠營參將以上,八旗參領以上,皆照高進庫例辦理。以下各級軍官一律優待,願參加我軍的歡迎,不願的發給路條讓他們回去。”
用後世軍銜比對的話,應該是以大校為準劃線,大校以上格殺無論,大校以下來去自由。
金道臺記下後,又問要是抓到韃子的宗室怎麼辦。
據可靠情報,清軍當中除了統帥的康親王傑書外,還有一個固山貝勒董額和輔國公特爾親。
眼下城外大亂,可能抓不到傑書這個帽子王,但說不定能逮個貝勒爺。
“愛新覺羅,一個不要,也別送我這來,有多少殺多少!”
王五給出的指示非常堅定,甭管是貝勒還是國公,亦或什麼親郡王,哪怕是什麼紅帶子、黃帶子,抓不到則罷,抓到了一律處死,沒有商量餘地。
原因無它,只因打的就是愛新覺羅!
對於非愛新覺羅的滿洲中下層,王五覺得還是可以做一些工作的。
畢竟,八旗也不是鐵板一塊,上三旗和下五旗矛盾重重,上三旗的白旗和黃旗也是彼此如世仇般。
這會死於鰲拜手下的白旗滿洲官員,怕是比死在王五手下的滿洲軍官都多。
前幾年昆明那邊的八旗兵不是都鬧革命,要革了愛新覺羅命麼。
主要敵人、次要敵人;
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
鬥爭的階段性、階段性的鬥爭
如何利用敵人的矛盾打擊敵人、分裂敵人、壯大自己,這些理論精髓王五前世上學時就學了。
現時不用,何時用?
金道臺聽後不由感慨道:“這樣一來,怕是愛新覺羅要視將軍為洪水猛獸,再也沒人敢領軍與將軍為敵了。”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