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黴頭,只是王五的一個小幽默。
高進庫的造型同當年被人用椅子抬到安祿山面前的哥舒翰很像,甚至連所納“投名狀”都一模一樣。
不過安祿山接受了哥舒翰的投降,王五卻不接受。
不是因為他封建迷信忌諱什麼,而是現階段他不接受清方高階將領的投降。
將來是否接受,視具體情況再定。
不接受清軍高階將領投降,是考慮這些清軍高階將領基本上都是屠殺抗清軍民的劊子手,也都是“三姓家奴”的出身,所以接受這幫人的投降一對不起死難軍民,二來也容易給自身“埋雷”。
因為無法確保這幫降將是真心投降。
萬一詐降潛伏在明軍隊伍中伺機跟清軍裡應外合,暗中傳遞情報甚至搞破壞,勢必會對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抗清事業造成重大損失。
小心駛得萬年船。
眼下的局面仍是清強明弱,一兩次戰役的勝利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所以王五當然不能自大到以為自己真就一戰封神,可以大肆收穫清軍高階將領的“芳心”,從而六六大順,步步高昇了。
一切,還需慎重。
沒辦法甄別是真降還是假降,又不想把人給放了,那麼只能一刀切。
就地處死,以絕後患。
再者投降的清軍將領級別太高的話,於明軍這邊也不好安置。
給的待遇低了肯定心中不服,進而又起異心,給的高了己方將領也會不舒服。
當初王五降清時清廷給了其漢軍副都統、實授總兵待遇,就使得清軍不少將領大發牢騷,說什麼早投降不如晚投降,晚投降不如不投降。
很多人甚至都生出不如搏一搏的心思,如那位到廣西接受其岳父產業的綠帽子女婿孫延齡,又如那位回福建學習軍事的靖南王世子耿繼茂,還有那位在燕京以醉鬼莽夫形象示人的平南王世子尚之信。
王五這邊真要接受高進庫這個漢軍副都統投降,按過去做法肯定要給這塊“馬骨”前三排的待遇,那樣的話肯定會讓跟隨他出生入死的部下感到心寒。
將士們拼命將敵人擊敗,結果大將軍這邊轉頭就委任敵軍將領高官,不管從哪方面看都是對明軍自身士氣的嚴重挫傷。
此智者所不為。
王五是要搞統一戰線,但這個戰線不是在自家搞,而是針對敵軍搞。
也就是隻在外面搞,不在家裡搞。
張長庚、圖爾格、牛萬程等友好人士以及“一心會”的朋友們,可沒一個是他王五的“同志”,而是清一色敵營棟樑,大清的股肱之臣。
另外王五也不相信高進庫能說得動其舊部響應他起事。
當年安祿山都取得那麼大的優勢,哥舒翰也沒從唐軍那裡拉來一個部下“投燕”,反而被部下們罵得狗血淋頭,從而落個晚節不保,空留“哥舒夜帶刀”令後人扼腕。
已經成龍的安祿山都得不到唐軍將領支援,況現在事業才剛起步的王五。
於高進庫,從開口乞降到被扔下城,前後大概歷經不到二十個呼吸。
可能就幾十秒。
這個時間真不足以讓錯愕的高進庫在死前有什麼劇烈的心理活動,如果非要說有,可能在身體落地那刻,腦門中只有三個大字——為什麼?
他本為明軍將領賀人龍部下,孫傳庭殺賀人龍,他與同黨魏大亨等準備投靠李自成,後因其妻被陝西巡撫張爾忠抓住,同黨又被張爾忠離間,不得不與高傑、董學禮向張爾忠表示仍願為大明效力。
張爾忠欣然同意。
但李自成攻陷燕京訊息一出,他就與董學禮一起向順軍乞降,李自成聽說後也很高興,當即封董學禮為侯,封他高進庫為參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