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都市言情 >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 378 迎接第二篇大滿貫的文章(求訂閱)

378 迎接第二篇大滿貫的文章(求訂閱) (第2/3頁)

他們把ITIC受體用在了全小分子有機光伏領域中,也就是給體、受體材料都是小分子,效率直接突破10%,達到10.23%,打破了全小分子體系的世界記錄。

這便是一個課題組裡開展多個研究方向的“好處”,一旦有熱點可以蹭,直接拿組裡現成的體系往裡面套,如果有效果,就能發一篇好文章。

有點類似於交叉學科的成果,一項成果可以同步應用在多個領域之中。

其實,諸如CNS主刊,它們喜歡接受的便是這種可以在多個領域產生影響的工作。

比如石墨烯這類本身效能、潛力非常高,而且能夠用在各個領域的材料,連著登上CNS主刊也不奇怪。

像有機光伏領域,開發出來的材料基本只能自己和自己玩,很難拓展到其他領域中,那麼想要登頂CNS頂刊的難度就非常高,必須要取得非常突破性的進展才有可能。

而且,話說回來,並不是上不了CNS的工作就不重要。

比如CNS幾乎不會收純理論的文章,那麼很多做理論物理研究的,他們更看重的反而是物理領域裡的頂刊——PRL(PHYSICAL REVIEW LETTERS),這個期刊的影響因子只有8左右,但H因子高達200以上,也就是被引用次數超過200的文章數量超過200。

甚至不乏有研究者認為PRL比《自然》還要強的,他們覺得CNS上發的都是那種“噱頭滿滿的實驗進展”,沒有純理論研究實在。

總之,科研圈不同領域有不同的玩法,沒有一套恆定的標準。

另外,有些著名的科學家在成名之後,也喜歡把自己做出的重要工作,就是那種可以發CNS主刊的文章,發表在自己祖國創辦的“垃圾”期刊上。

這也不是很奇怪,“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嘛。

文獻閱讀完畢後,許秋總結出目前有機光伏領域文章的兩大趨勢:

其一,文章的絕對數量變多,之前可能一個發十幾篇二區以上的文章,現在一個月可能發二十、三十多篇二區以上的文章,這表明這個領域的熱度開始增加了。

其二,非富勒烯受體相關的文獻比例變大,之前非富勒烯受體體系的文章佔比可能不足30%,現在都已經接近50%了,日後這個比例可能越變越大,畢竟現在富勒烯體系的發展幾近停滯,沒什麼新的東西可研究了,而非富勒烯體系還有不少可以挖掘的地方,更何況從器件效能上來說,非富勒烯體系目前已經全面超越了富勒烯體系。

這兩個趨勢形成的背後,許秋開發出的ITIC體系,佔了很大的功勞。

許秋在web of science(wos)網站上查詢了一下最初發表在AM上的ITIC工作,目前實時被引用次數已經有17次了,估計等之後wos網站更新的時候,這篇工作被評選成為高被引,甚至被評為熱點文章都有非常大的機會。

這篇文章,成為許秋第二篇大滿貫的文章,基本上是鐵板釘釘了。

上一篇PCE11體系的文章,到現在被引用次數的增長速度已經變慢了不少,估計最多也只能達到百次引用的級別,而眼下這個ITIC體系的工作,許秋覺得有望走的更遠。

對於【非生物、醫學領域】的【非綜述類】工作來說:

文章能被引用超過10次就已經很不錯了。

大多數工作都是0次、1次、2次引用,而且可能還是自己引用自己,畢竟從期刊的角度來說,影響因子能否破10就是一道分水嶺,破10的期刊基本都是一區的期刊,具體到一篇篇文章上,也是類似的。

而文章的被引用次數破百,妥妥能夠稱得上是代表作了。

就算CNS以及《自然》大子刊,影響因子也不過40,能夠發表在上面的大多數工作,被引用次數都不會破百的,因為影響因子是個平均值,有些被引用次數特別高的文章,會拉動整體影響因子的上升,就和“我和首富人均資產過億”一樣。

如果文章的被引用次數能夠破千,那通常是引領一個細分領域的開山之作,在各個期刊上都不為多見。

要是一個學術工作者發表過一篇這樣的文章,基本可以吹好幾年了。

因為達成這項成就的難度甚至比發CNS主刊難,而且一般也要很長的時間去發酵。

最新小說: 大隱 陳糖烈酒 後母奪家產,我萬億財富被曝光了 退婚後,我閃婚絕色女總裁 山村小悍農 八零:回到女兒被換前 我在醫院當卷王,閻王見了都搖頭 掌中沉淪 都市尋仙系統 未婚妻出軌後,我和冰山女總裁領證了 鎮龍戰天 重生1990,從回國造彩電開始 神級諮詢師 極品敗家子 聽懂毛茸茸說話,我成了警局團寵 神醫廢柴妃:鬼王,別纏我 絕品仙醫 末世之天幕 工業民科 我甦醒了,你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