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過後,朔遠快餐店京大總店正式開張營業,除卻原有的包子、雞蛋灌餅、燒餅夾肉之外,快餐店裡還提供豆漿,大米粥、小米粥、餛飩、紫菜雞蛋湯、茶葉蛋,六種口味不同類的小鹹菜,以及近百個就餐座椅。
如溫朔所希望,也如大家意料之中,快餐店一經開張,生意便相當火爆。
畢竟,京大的師生們已經有好些日子沒吃到朔遠的快餐了,為此,還有諸多人偶爾為了解饞,專程跑到二號店那邊買快餐,而且去得晚了還可能買不到。
飯店的生意做到這種程度,豈有不賺錢的道理?
看似都是三塊五塊不值錢的小食品,但架不住量多啊……
京大總店這邊,如今除卻由李琴和鄭紅雲負責收支,監督指導食品製作、服務之外,還聘請了三名廚子,四名服務、清潔員。
詹東現在基本上就是在朔遠調味品加工廠那邊幹活兒,制醬,調製新口味醬料,調製實驗小鹹菜的醃製、口味等等。
看著中午時分店裡仍舊爆滿的狀況,溫朔和黃芩芷、彥雲皆面帶笑容。
總店這裡,已經取消了以前的每日限量銷售,但只是表面上不這麼宣傳,內部還是有一定的限量標準。按照溫朔所說,寧可每天不夠賣,決不允許出現扔的狀況。
原因有二:
他不允許這種浪費,而剩餘的菜食變質容易出問題;
另外,正如以前銷量的銷售模式那般,每天會有人買不到,才能最切實地證明朔遠快餐店的食品好,供不應求。
黃芩芷和彥雲心裡明白,胖子可能不知道“飢餓營銷”的詞彙和營銷理念,但這傢伙卻比誰都會作用,而且是精準地運用——畢竟,所謂飢餓營銷也不是適合所有商品,所有情況的。
“由此可見,彥總當初提到的快餐店經營模式,是正確的。”溫朔頗有些感慨地說道:“如果每家店都能達到這樣的經營效果,小店的經營模式,確實可以逐漸退出咱們的快餐連鎖了。”
黃芩芷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彥雲卻微笑道:“不,小型快餐店必須存在,而且將來還要在我們的連鎖店中佔據至少百分之七十。”
“哦?”溫朔好奇道:“為什麼?”
“我們不可能去直線管理經營更多的連鎖分店,最終還是要靠加盟連鎖,從而迅速擴大規模,在全國範圍內佈局。”彥雲認真地說道:“以目前國內的消費水準和大多數民眾的生活習慣,類似於我們總店這種模式,很難讓加盟商獲取足夠的利潤,而且經營難度較大,從而導致經營失敗。當然,如我們目前幾家分店的模式,也過於單調,可以適當地在店內新增少量就餐桌椅,增加產品類別。只有在如京城、中海這類經濟相對發達,民眾對生活水準相對要求較高的地方,而且必須選擇合適的地點,才能夠建立總店這種規模的連鎖分店,否則,是無法成功的。畢竟,我們這只是一家以早餐為主基調的快餐店。”
溫朔若有所思著。
黃芩芷道:“最近詹總一直在研究,試驗新的調味料和食品,如果成功,會為我們的快餐店增加更多品類。”
“那最好不過了。”彥雲笑道:“我剛才只是以目前國內的經濟整體水準做的分析也許幾年後,全國經濟發展迅速,民眾整體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們真會對加盟商,就連鎖店的規模大小做出硬性要求了。”
溫朔正要再說些什麼,就看到舅舅李彬從遠處匆匆走來。
“你們先聊著,我舅舅來了。”溫朔和兩人打了個招呼,快步迎了過去,“舅舅,您怎麼來了?也不提前打個電話……”
“啊,之前給你媽打電話沒接,我尋思著新店開業,肯定正忙著呢,也就沒再給你打電話,自己開車過來了。”李彬笑呵呵地說道:“怎麼樣?生意還行嗎?”
“好著呢。”溫朔迎著李彬往店裡走,一邊說道:“舅舅,您還沒吃吧?正好,到店裡嚐嚐咱們家的快餐……”
說話間,已然走到了店前臺階旁。
而此時,黃芩芷和彥雲已然離開,也省得大家再互相做介紹,說些有用沒用的話——和禮貌與否無關,只是沒必要相互耽誤添亂。
李彬拉住溫朔,道:“先不急著吃飯,朔,這次舅舅是真有事找你。”
“嗯?什麼事?”溫朔詫異道。
他知道舅舅出了正月就開始京城和東雲、臨關來回奔波,跑專線運輸的事情,前些日子打電話詢問時,還說是已經開始試著做了,一切進展順利比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