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復史輕輕嘆了口氣,微笑道:“劣徒無知,中海歸來之後,未能第一時間告知我,他曾得遇真人相助相救。我剛剛得知此事,便馬上致電道友,還望小友大人不計小人過,寬宏大量……”
“李老前輩您這是折我的壽啊,怎麼敢當得起老前輩致歉?”溫朔趕緊說道:“而且老前輩這般態度,更是令我心中愧疚不已,當初實不該留下法器……只是看到銅錢劍上法陣威勢強橫,那張符籙更是玄法精妙,與天地自然瞬息間相參,晚輩心生欽佩好奇,才藉口留下銅錢劍,觀摩學習,參悟其上法陣。”
有道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胖子這番話,頓時令李復史心裡不多的那點兒糾結和不滿,蕩然一空。
江湖中本就有條不成文的規矩,而且也是人之常情的——身為玄士,起壇作法未成,反而被人奪去了法器,是很丟份兒的!
就像是古代的將軍在戰場上,被對手把佩劍奪走,那還有臉再叫陣嗎?
所以奪人法器,事實上也是在打人臉!
但溫朔拿走銅錢劍,可不是為了打臉,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也是一個友好的暗示。
當時溫朔確定假道士背後有真人,卻不知柴略凡與真人是什麼關係,也許只是利益關係呢?畢竟一把尋常的銅錢劍法器,其價值不高,煉製打造不難。
所以,僅僅是利益關係的化,假道士回去後八成不會告訴那位真人,順便再買一把銅錢劍法器——溫朔可不會完全相信,假道士會遵守承諾,給予他三十七萬多元,順便感激救命之恩,協助之義,再贖回銅錢劍。
當然了,遵守承諾最好。
倘若那位真人和假道士關係親密,那麼,溫朔也不算是打假道士身後玄士的臉,再怎麼說,中間還隔著一個假道士呢,再者,溫朔也沒強奪,只是暫時作為抵押物罷了,還是經過假道士同意的。
如此一來,那位假道士身後真人有心結交,就得還錢,不想結交,將來江湖偶相逢,溫朔也是理直氣壯,那位真人在他的面前是抬不起頭說不起話的。
溫朔不想入玄門江湖,但過往的經歷卻讓他清楚地認識到,江湖路遠,卻多狹窄,說不得什麼時候就能偶遇江湖人,那叫狹路相逢!
正所謂有備無患,胖子本就慣於並擅長未雨綢繆。
如他所料想的那般,從柴略凡口中知曉了此事後,李復史先是驚訝、忿忿,但隨即便意識到了這裡面的人情問題。
事實上李復史已經為此考慮了許久,才打出了這個電話。
因為他知道,這個電話打出去……
就不止是還三十七萬多的錢,還得欠下一份救命的人情。
而徒弟柴略凡欠下的,則是恩情。
這個電話不打,自然可以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如徒弟所說,世界這麼大,大家以後不見面就是了,見了面也可以說那胖子還押下了我們的法器銅錢劍呢,這是欺負人啊。
但李復史思考再三,覺得必須打這個電話。
盛世將至,玄門江湖復興、繁榮是必然的趨勢,大家同在江湖中,早晚有相逢。
李復史可不想在江湖上落下一個失信的名聲。
令他沒想到的是,電話打通後,對方的態度會是如此的禮貌,話裡話外實實在在,讓他連一絲想要借法器被押而扳回點兒情份,少欠一些,從而將來相交時不至於太被動的機會,都不好意思再說出口了。
這他媽,比強硬的口氣和姿態,更壓人啊!
李復史不會想到,倘若他的態度稍有不妥,自負或者強硬,或者上來就想先倚老賣老埋怨一番從而佔據主動的話……
他一定會品嚐到什麼叫強硬,然後追悔莫及!
“溫道友……”
“前輩叫我溫朔就好。”
“唔,我從劣徒柴略凡口中已經知曉,溫道友年紀輕輕卻修為深厚,能在極短時間內書符佈下法陣,並迅速誅滅濃郁且已經戾性大作的陰煞之氣,著實令人欽佩!”
溫朔謙遜道:“哪裡哪裡,雕蟲小技爾,也多虧了有前輩您的法器和符籙,重創了陰煞之氣的戾性,晚輩不過是錦上添花了……”
“好啦,咱們言歸正傳。”李復史頗為開懷,卻也愈發不好意思了,趕緊轉移話題不再客套,道:“還請小友將銀行賬號發來,我會讓劣徒儘快匯款!”
“這……晚輩羞愧。”溫朔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卻沒有拒絕。
“理當如此,小友莫不是想讓老夫今後欠下莫大的人情?”李復史微笑道。
溫朔稍作遲疑,道:“既然老前輩這樣說,晚輩不能故作大方,以此蠅頭小利,壞老前輩清譽。”
說到這裡,他將自己的銀行賬號唸了一遍,也不重複或者詢問李復史是否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