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一切的功勞都在於思雨那份奏書,對於沈大公子來講,他倒是知道這海運的好處。
對於他來講,學識淺薄,父親也不支援他,所以他儘管知道這裡蘊藏的巨大利益,卻苦於有嘴說不出。
也缺乏太子的支援,讓他一個身為沈家大族的大公子,也是乾瞪眼兒,乾著急。
而對於太子來講,一旦親政就要面臨國庫極度的空虛,這是他面臨最大的難題。
他怕急需要開源節流。
而思雨的這份奏疏,真的是與他來講久旱逢甘霖,實在是太及時了。
自此以後,太子不光把她視為書筆吏,更把她當作為賢內助。
僅憑這一點,讓她在東宮之中的地位極為特殊,大有取代顧太子妃地位的勢頭。
一時間翠微殿在整個後宮當中風頭無兩,劉皇后的雪鵑,太后的季婆婆,時不時往這裡跑。
至於那些宮女,太監,一個個見了思雨也不再像過去冷冰冰一般,愛搭不理。
而是離著老遠,就躬身施禮,態度極為的謙恭,說話也極為的和氣。
而思雨身邊的妙玉,妙璃,還有她的伴妃,小鹿,地位都水漲船高。
別說是那些宮女與太監以及粗使婆子,見了她們極為的恭敬,就是那些品級低的答應,常在,見了她們,極為的客氣。
而天香樓的生意,雖然暫時還比不上逍遙樓,但是一日的流水,過萬兩銀子。
再加上此前又出了她這個花魁,嫁到了皇宮,更讓這天香樓的名氣火爆。
在煙柳巷中,天香樓與逍遙樓,無形之中達成了默契。
逍遙樓,以經營面首為主,而天香樓,還是以藝妓為主。
鬥了這麼多年,雙方無形之中,變成了井水不犯河水,互不打擾。
如此一來,天香樓的生意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這更讓思雨有底氣,大手筆的打賞那些宮女與太監,幾乎所有的宮人都願意往翠微殿跑。
思雨打賞的銀子能夠頂得上他們一年,甚至好幾年的收入,去往別的宮殿,至多不過給個三五兩銀子,這就算是頂天了。
而去往翠微殿,平平常常,都是十兩銀子起價,他們如何能夠不動心?
更何況要是帶來一些有價值的訊息,講給這位思雨娘娘聽,賞銀還會翻倍。
如此一來,整個皇宮中,各宮妃子,皇帝,以及太子與廷臣奏對時,講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都逃不過思雨的耳目。
好多的事情,思雨往往第一個知道。
也可以這麼講,宮中的許多事情,凡是各宮的妃子,皇帝,太子知道的,思雨是一定知道。
然而思雨知道的,他們反而不一定知道。
這一日,楊海像往常一般,將所有的奏摺歸類,小心的壓進食盒之中,以給思雨娘娘送糕點的名義,來到了翠微殿。
為了不讓那些御吏和言官們發現,他做的是極為小心。
來到了翠微殿的門口,妙玉和妙璃一見是他,連忙往進請。
這都雙方已經形成了極妙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