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隆中對】和【榻上對】還是同一種戰略。
這拉在一起畫張表,各項資料指標簡直清晰明瞭。
最狠狼爸:
“所以說很多人去吹隆中對,只能去吹夢想,卻從來不敢去分【隆中對】和【榻上對】對真正的資料。”
“只有這些最為原始的資料不會騙人。”
“魯肅的【榻上對】,在各個環節上,明顯都優於諸葛亮的【隆中對】。”
“這隻要眼睛不瞎,其實就可以看得出來。”
………………
此刻呂后,武則天,漢武帝等人都表示贊同。
劉禪更是拍手叫好,他以前怎麼沒想到拉一張表呢?
這難道就是用數學的方法去看待歷史嗎?
把你涉及的各個維度都給統計出來,做一個同類比較,那你還有什麼話說呢?
而此刻的宋徽宗也是臉色發白,他就沒有想過,歷史還可以這麼研究的?
大家去談哪個人的戰略牛逼,不是看誰的粉絲更會吹牛嗎?
只要把偶像吹起來,那就是最牛逼的。
可你這把所有人的東西拉了一張表,做同類比較,這不就是赤裸裸地打臉嗎?
這還怎麼去參假呢?
最美瘦金體:
“反正你們這樣比較我是不會認的!”
“時間方面咱就不說了,這時間有什麼可比較的,你不就為了說明諸葛亮年輕嗎?”
“再說這個魯肅的計劃,看起來的確比諸葛亮的靠譜,”
“但你也不想一想,劉備當時沒有基本盤呀,”
“而東吳是有基本盤的。”
“你怎麼不說,諸葛亮輔佐的主公劉備,這個難度比魯肅更大呢?”
“你如果加上難度的話,我覺得在這一步上,兩個人只能算是旗鼓相當。”
………………
陳通點點頭。
陳通:
“這個也沒說錯,畢竟諸葛亮輔佐的是白手起家的劉備,這個時候的劉備那是一無所有。
諸葛亮【隆中對】所面臨的難度和挑戰,那的確是要遠遠大於魯肅的【榻上對】。
所以加上難度之後,的確兩個人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是,當兩個人都做完了各自的計劃之後,在最後一步上,那卻出現了天差地別!
我們來看一看,在一統天下這個維度,兩個人到底有什麼區別?
諸葛亮的第三步,那就是千里之遙,兵分兩路,然後用二路兵要幹掉曹操,
然後中間還華麗麗地無視了孫權這個霸主。
這就是諸葛亮提出的最終戰略。
剛才我們也談到了其中的劣勢,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也不必重新給你敘述了。
但在魯肅的【榻上對】中,那卻完全沒有這種低階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