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的【榻上對】,那就是要先幹掉劉備,幹掉荊州的劉表,幹掉益州的劉璋,
然後整個炎黃只剩下了南方的孫權和北方的曹操。
用南方的兩個糧倉去打北方的兩個糧倉。
如果這一場戰爭東吳勝了,就可以一統炎黃,成就功業。
但如果他們東吳輸了,還可以就會退而求其次,劃江而治,搞起南北朝。
這比諸葛亮輸了之後偏安一隅,顯然要高出不少。
長江是他們抗衡曹操的天險,只要曹操的水軍幹不過他們。
那他們就可以進可攻,退可守。
進可統一天下,退可南北對立,裂土封王!
我就問你,人家魯肅的【榻上對】,是不是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靠譜的多?”
…………
厲害!
此刻的漢武帝都忍不住拍手叫好,他原本以為【榻上對】的最後一步,
會跟【隆中對】一樣,去犯那種原則性錯誤。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魯肅的【榻上對】最精華的地方,竟然還在最後一步上。
這才叫真正的有眼光有格局。
完全是為孫權量身打造的策略。
雖然這種策略不能夠稱之為宏觀戰略,但絕對也替孫權找好了未來的方向,進可攻退可守。
雖遠必誅(千古霸君):
“從這最後一步,難道還看不出諸葛亮跟人家魯肅的差距嗎?
諸葛亮千里之遙,兵分兩路,而且還無視了孫權這個霸主,想要以一個糧倉幹兩個糧倉。
還以為幹掉曹操就萬事大吉了。
再看看魯肅,以南打北,以兩個糧倉打兩個糧倉,這勝負都已經拉到了五五開。
更何況魯肅的最後一點才是點睛之筆。
那就是他們如果打得過曹操就統一,打不過曹操,還可以劃江而治,
這簡直就是把所有的風險都替孫權考慮到了。
這就是兵法上說的:上戰伐謀!
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人家都有退路可言。
而且這種退路,還行得通。”
………………
朱棣此刻都想給魯肅豎一個大拇指。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這還去吹什麼諸葛亮的【隆中對】,要真該去吹的話,就應該去吹魯肅的【榻上對】呀!
這才是一個謀士該有的水準。
這個策略當中,沒有任何地方違背了兵法常識,沒有任何一個步驟去侮辱人的智商。
孫權如果按照這種策略執行下來,那還真有可能跟曹操一爭雌雄,
我真是看錯了魯肅這個人,原來這才是三國裡面了不起的謀士。
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根本就跟魯肅沒在一個層次上。
可笑的是很多人為了吹諸葛亮,還要瘋狂地去黑人家魯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