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群中,皇帝們都來了興趣,尤其是朱棣,他最喜歡看這種熱鬧了。
他一個勁的攛掇陳通,趕快拉張表,來對比一下。
陳通哈哈大笑,我早就想這麼幹了。
三國時代,群雄爭霸,那是炎黃一次人才大爆發的時候。
不要以為三國時代就出了一個諸葛亮,你就把三國時代其他的英豪都給抹黑了,
搞得好像是諸葛亮懷才不遇一樣。
在那個時代輸了,那隻能是你本事不行。
那個時代給所有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因為,三國時代就是炎黃第二次諸子百家的時代。
那是把知識變成生產力,那是把知識變成能力的時代。
陳通:
“那咱們就來比一比,諸葛亮的【隆中對】以及魯肅的【榻上對】,哪個更厲害一點。
1.先看第一個維度,提出的時間。
諸葛亮的【隆中對】那是在建安12年。
而魯肅的【榻上對】,那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早了足足六七年。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人家魯肅比你諸葛亮更清醒地看到了先三分後一統的這種格局。
這就跟發明東西一樣,魯肅才是這個策略的第一個發明者。
2.再看第二個維度,實施的步驟,哪個更靠譜一點?
諸葛亮的【隆中對】,那是以荊州為第一根據地,讓劉備做大做強,先立足穩三分格局再說,
然後再讓劉備以荊州為跳板,攻打益州。
而魯肅的【榻上對】呢?
魯肅讓孫權以東吳為第一根據地,然後再幹掉荊州,這個容不容易實現呢?
你們可以自己去想。
而魯肅給孫權的第二步建議,
那就是幹掉荊州以後,再把除了益州以外的其他南方全部握在手中,然後才去攻取益州。
雖然我覺得魯肅給孫權的這個建議,那也不可能造成100%的以強打弱。
但這是不是比諸葛亮給劉備提出的建議更靠譜呢?”
…………
聽到這裡,就是小蠢萌也覺得魯肅的計劃更加的合理靠譜。
自掛東南枝(最純昏君):
“我雖然不懂軍事,但是光看兩個人的計劃,這魯肅的勝率明顯比諸葛亮的隆中對要靠譜的多。
尤其是攻打益州這個計劃。
諸葛亮是建議劉備用荊州之兵去打益州,這也就是用一個很弱的州,去打當時最強的州。
而魯肅給孫權的建議呢?
是想讓孫權先吞併了南方的州縣,以東吳的揚州以及荊州,甚至還可以加上南邊的交州,
這是要用兩州之力,甚至是三洲之力,去打一個益州。
這怎麼看都是魯肅這個計劃更加的合理靠譜,並且勝率更高。”
……………………
北周武帝連連點頭,這就是不怕你吹牛逼,就怕你不敢去比較。
你只要把所有的戰略核心放在一起比較,那這誰強誰弱,不就一目瞭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