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北宋穿越攻略 > 第一三一章 送人頭

第一三一章 送人頭 (第1/2頁)

第一三一章 送人頭

牢房內,冒充英雄好漢的吳昊,早已經化成了繞指柔。

問什麼,說什麼。甚至連小時候偷看寡婦洗澡、燒人家的草垛的糗事都說了出來。對於此次肩負的另一項使命——策反李士彬屬下的事情,更是解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沒辦法,那看似文質彬彬的小子就是個魔鬼啊!要是不趕緊交代清楚,再來那麼一下,命根子就廢了啊!就這,還不知道能不能用呢?

咦?我怎麼會考慮這麼長遠的事情呢?大頭都沒了,小頭再好也沒用了吧?

司馬青雲由魔鬼變身為知心暖男:“沒關係的。在下尋郎中前來,就是為了醫治閣下的傷患。只要好生將養,包你恢復如初。上天有好生之德,在下怎麼會輕易地傷人性命呢?”

自詡狠人的李士彬早就驚呆了,畢竟作為看完全部演出的觀眾,他的感觸是最深的。

他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傢伙不是人!

他的第二印象是,千萬不要得罪了這傢伙!

言語間也是更加的恭敬:“司馬先生,接下來咱們應該怎麼辦?是現在就把那些細作一網打盡嗎?”

“不忙。等客人都走了再動手。”

旋即,司馬青雲尋到折老大:“折大叔,城中混入了不少策反的細作,這是名單。勞煩大叔、六叔你們,把那些細作放出城去,全力緝捕意圖謀反的我軍將領。務必一網成擒,不得走漏一人,以免影響接下來的計劃。”

折老大說道:“幾十個細作,在城裡面一個都沒有抓住,是不是太刻意了?感覺不像是真的呀!再說了,都逮住了,沒人回去報信,也不太好吧?”

司馬青雲拱手謝道:“大叔教訓的是,是我思慮不全了。等西夏人出了城,隨便你們處置,留下一兩個活口回去傳信就行。”

一眾西夏探子,送出去金銀若干,得到當即表示投誠的將領的書信若干,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只是聽說帶隊的吳昊被斬首示眾,首級都掛在了城樓上。大家不是很熟,看不真切,而且非親非故的,默哀一秒鐘也就是了。

至於為他報仇,你開什麼玩笑?咱們都是有重要軍務在身的好不啦?

剛出城門不遠,忽聽後方傳來怒喝:“夏賊休走!”卻是那李士彬領兵殺來。

李士彬也確實悍勇,砍瓜切菜一般,殺得西夏探子屁滾尿流,狼狽逃竄,剁下幾顆頭顱,與懸掛在城樓上的“吳昊”的腦袋作伴去了。

有僥倖逃生的探子,向張元彙報了相關情況,特別是吳昊的死訊。

張元痛苦得吟起詩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可憐吳兄,吳兄可憐啊!”流下幾滴眼淚後,就興沖沖地向他的主子報告達成目標的喜訊去了。

元昊卻一點都不開森。

本來手下就沒幾個可用的,這又平白地死了一個。怎麼想都覺得虧得慌,雖然吳昊也算不上什麼人才,可也比沒有強吧?你張元就不能大度一點,陽光一點嗎?

張元可能也覺得自己的笑容過於燦爛,有點不太合適,急忙換上悲痛的表情:“吳昊被宋狗所殺,委實令人心痛!但萬幸吳昊臨死都不忘使命,與李士彬手下將領已接洽完畢。約定在大王攻打金明寨的時候,舉火為號,響應我軍,定斬李士彬獻於陣前。”

如同屹耳一樣悲觀的元昊,很是沒有信心地說道:“只靠那幾個將校,能翻起什麼大浪?若彼輩真有那個本事,也就輪不到李士彬囂張這許久了。”

張元卻是山人自有妙計:“大王勿憂。金明寨雖牆高池深,地勢險峻,然不過數千守軍,破之不難。只要大王點起兵馬,頃刻可破也。”

見元昊面有不悅,又趕緊說出自己的錦囊妙計:“大王憐惜士卒,不願兵士白白送死,實乃千古仁君!

大王既不願強攻,那就只有智取了。

那李士彬自負勇武,好大喜功。我們可派出小股人馬不斷襲擾,李士彬攻來,稍作抵抗即棄械投降。”

元昊勃然大怒:“我大夏兒郎,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焉有不拼死到底的道理?”

“我大夏兒郎個個英雄,自然不肯苟且偷生。但正因為如此,趙宋俘獲我大夏軍士甚少。有斬首百人者,即稱之為大勝。若是李士彬能夠俘虜數千人,豈不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以其驕橫,立下大功後,必與方仲永生隙。將帥不和,乃兵家大忌。再從中稍作撩撥,內訌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更重要的是,李士彬必不肯把俘虜交給方仲永處置,怕他貪墨了自己的功勞。

如此一來,嘿嘿!”

於是乎,李士彬將軍就神功護體,天官賜福了。

每天,都有小股的西夏軍前來襲擾。李士彬只要一帶人迎戰,往往都是一觸即潰,望風而逃。還有不少腿腳慢的倒黴蛋,直接往地上一趴,投降了!

這是什麼情況?

說好的血戰不退呢?

說好的寧死不屈呢?

李士彬先是疑惑,再是欣喜,再到意氣風發,只覺得自己是戰神再世,天下無敵了。

最新小說: 傾顏為害卻是少年郎 凰城煙沙 史書三國傳 三國:軍師收手吧,都統一羅馬了 攝政王妃她說一不二番外合集 大秦:開局向祖龍索要太子位 回到古代當紈絝 大秦:三千大雪龍騎,助祖龍問鼎長生 英雄問鼎 大武第一暴君 漢末超級書院 三國:開局截胡桃園結義 大明:開局被棄,永樂求我稱帝 大明之我是朱祁鎮 朕願以江山為聘 問蟬 逍遙王 紫塞秋風 大夏第一太子爺 三國:劉備帳下,朝九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