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得到指示的採集者們回應命令。
躍進生物叢集越過柯伊伯帶,進入到恆星系統之內,隨後分成兩撥,分別千萬兩顆類地行星。
由於公轉位置的關係,雖然第一軌道的行星距離恆星較近,但卻是躍進生物們第一顆抵達的行星。
行星軌道上,採集者們不著急登陸,而是先在軌道上勘測行星的大氣環境,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搞清楚星球上的情況會更加容易的進行登陸殖民。
“是一顆荒涼的星球,還經常刮沙塵暴,大家要注意作好風塵措施,不然呼吸過程中有細沙跑進呼吸管道內,雖然不會有什麼生命危險,但那種感覺是很難受的。”
經過一番確認的採集者提醒那些新誕生的同族,沒有親身經歷過這種星球殖民的個體,很大機率會忽視掉遺傳記憶中的一些資訊。
經由採集者提醒,新誕生的同族們應答。
“懂了,我們會注意的。”
躍進生物錨泊在軌道上,投放下大量的採集者個體,這些個體透過改變自身的外觀,使自己的身軀趨向於扁平,減緩下墜的衝力,完成星球著陸。
登陸的採集者們鑽入地下,在一處淺層的位置開始轉化自身,化繭膨脹,肉瘤上延伸出許許多多的根莖向外擴張。
由於這顆類地星球上的水元素非常稀少,根莖起初還拓展迅猛,隨後不久就開始出現力竭的情況,擴張所需要的水元素,採集者們只能透過蒐羅外部環境中稀少的氫分子和氧分子合成出微量的水。
不過,採集者們很快又得到了好訊息,訊息來自於登陸到行星其他位置的同族。
“南北兩極處找到了冰層,可以作為起始資源點。”
“那就以這兩個地方為中心開始發展。”
分散在星球各個地方的採集者,開始改變策略,優先對南北兩極進行擴張,而南北兩極的採集者,則是朝著赤道方向擴張延伸。
兩邊完成根莖上的對接後,有了冰層作為物質基礎,根莖擴張的速度開始加快,整顆星球無數的根莖盤根錯結的聯絡到了一起,它們蠕動著在地表之下的淺層,以自己的身軀編織成一張大網。
不,也不能說是大網,網上有孔洞,編制在一起的根莖只留下了稀少的縫隙,應該稱之為‘布’才對,一張蓋住整顆行星表面的布。
完成對星球的擴張殖民,採集者們開始對星球進行勘測。
它們在地表上發現了一些痕跡,這些痕跡只有在大量的液態水流動過後才會形成。
“這種痕跡只能是河床留下的,說明這顆星球原本存在著大量液態水,同樣也有山川跟河流。”
山川是流水侵蝕而成,所以只要有河流的存在,就必然會有山川,而河流的話,只要存在大量液態水的環境,恆星光照蒸發液態水形成降雨,從而形成河流並不困難。
也可以說水在某種意義上,扮演著一顆星球生命誕生環節不可或缺的角色,至少地球上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