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心中明白,此次舞弊大案,基調已定,主犯徐亮雄其罪已昭,身敗名裂,萬劫不復……
嘉昭帝話音剛落,左都御史周顯揚出列奏報:“啟奏聖上,此次科舉舞弊大案,震撼朝野,驚悚士林,實為有傷國體。
主考官徐亮雄,考前往來媾和舉子,致使鬻題舞弊橫生,必須嚴辦。
然為禍甚巨,遺毒滌盪,防患未然,追根溯源,可防後事之憂。
臣聞會試開考之前,神京市井流傳一藍皮小冊,上面詳細羅列會試考官候選之人,舉子因此藍皮冊子,遂勃行官員拜謁之風。
徐亮雄也曾名列藍皮冊子之上,舞弊之事由此孳生,臣請聖上下旨,嚴查藍皮冊子出處,妖言惑眾之輩,嚴懲不貸。”
嘉昭帝聞聽此言,心中微微一凜,會試之前,他便從中車司例行秘劄之中,得知市井流傳藍皮小冊。
但歷屆春闈大比,開考之前,市井之中揣測考官人選,都是例行常有之事,因此並沒有覺得意外。
如今追根溯源,這藍皮小冊風行市井,這才掀起如此風波,往屆春闈之未見,其中蹊蹺令人思量……
說道:“周愛卿所言有理,朕命推事院周君興嚴查此事,必要拿問始作俑者,以靖視聽!”
周君興連忙出班接旨,心中卻叫苦不迭。
這藍皮小冊之事,事先他早就追查過,只是對方行事首尾乾淨,沒有留下絲毫破綻。
涉嫌此事的吏部案牘司致仕郎中王世恩,在推事院上門緝拿之前,逃之夭夭,至今下落不明,無從追查……
周顯揚繼續說道:“雖有藍皮小冊引動因果,但涉及官員面對此事,良莠自分,昭然若揭。
如春闈主考官王士倫、陳默,身居高位,名列主考候選,但面對考生蜂擁拜謁,閉門謝客,從無結交,舉止清廉,令人稱道。
但如徐亮雄之流,多少所列同考官、閱卷官候選之人,沉迷邀取名望,樂於舉子吹捧拜謁。
他們迎合上門舉子,觥籌交錯,高談闊論,不知避嫌,好為人師,擬題點撥,德行生瑕,有傷朝廷命官清正之名。
依此形狀,情志靡費,身為考官,如何還能任事敬業,公正無私,明察秋毫?”
周顯揚此言一出,朝廷上不少官員勃然變色,心中生出不妙的感覺,他們都是本次春闈名列同考官、閱卷官之列……
龍座之上的嘉昭帝臉色森然,神情專注,對周顯揚的話凝神傾聽。
周顯揚聽到官員列班之中,微微出現騷動,他下意識微微抬頭,看到嘉昭帝沉吟專注之像,心中微微振奮。
繼續說道:“此處春闈舞弊之事,考前端倪已生,御史孫守正身為會試同考官,開考之前持身秉正,從無接受考生拜謁之舉……”
周顯揚此話一出,朝堂上一些官員暗中嗤之以鼻。
孫守正不過是個七品御史,在朝廷上原本沒有名望,不過是個芝麻小官,所以不在藍皮冊子候選之列。
如果不是黃宏滄特例舉薦,他根本當不上同考官,會試下場之前,他多半都沒有舉子拜謁,周顯揚不過是自抬下屬官員身價。
周顯陽繼續說道:“會試收關之後,孫守正在閱卷之中發現端倪,因實證不足,並沒有風聞而奏,處事謹慎持重。
閱卷出關之後,孫守正便暗中查訪,確定其事之後,不惜檢舉本房高中舉子,也要房春闈大比以清白。
反觀同為十八房同考官、閱卷官等數十官員,其才學智慧皆不下於孫守正,
其考前必定聞聽舉子諸般異動,然閱卷過程之中,對於隱蔽之舞弊取巧之相,竟然毫無察覺。
此為事前德行鬆弛,事中行止矇蔽失常,難辭春闈怠職之過,以令科舉大典孳生不潔之風。
臣奏請聖上,對會試入場之前,舉子奉迎考官之行,加以嚴查,其中若有賄賂陰和之舉,予以嚴懲。
整肅綱紀,以儆效尤,清正科舉風氣,以免此等邪風,遺毒無窮。”
……
周顯揚此話一出,朝堂又揚起一片騷動。
本次會試同考官和閱卷官,其中十幾人為五品及以上官員,他們皆在早朝之列。
周顯陽這番話,明顯就是針對他們而發,這些人在考前都出現藍皮冊子待選之列,試問有幾人沒受過舉子拜謁吹捧。
周顯揚話音剛落,這些人都臉色難看,不少人臉色激憤,頗有不平之意。
但是誰也不敢當庭反駁,眼下這個關頭跳出來,拋頭露面,引人注目,無異於不打自招,此地無銀三百兩。
禮部風紀官了來回巡視制止,一時喧譁才慢慢平息。
而朝堂之上,更多的是不曾為春闈屬官的官員,他們雖然可以置身事外,但聽了周顯揚的話,心中都有些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