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儒法業生,書經緞熔錚心,不謝託孤寄命之勇,不棄生死天倫大義。”
“蹈臨社稷興盛,扶庇正道滄桑,孤身可負風雨,敢效斷頭刑天……”
王士倫聽到最後幾句,頭皮已一陣發麻,心中生出凜然之感!
此時,那位閱卷官將手中謄卷看完,臉上都是讚歎之色,突然察覺到身邊有人。
他抬頭一看,身後之人竟是主考官王士倫,不禁嚇了一跳。
連忙起身行禮:“下官失禮了,方才閱卷之中,未察覺大人在旁,請王大人恕罪。”
王士倫臉上不動聲色,目光一掃書案上的那份硃筆謄卷,看到卷角寫著乙亥九十七號。
他微微笑道:“不必在意,本官只是順便轉轉,專心閱卷,以免有遺珠之憾。”
王士倫說完話,便轉身翩然而去,那位閱卷官鬆了一口氣。
閱卷官再看案上那份謄卷,臉上露出喜氣。
不管是基層的閱卷官,還是高一級的同考官,能批閱到文章絕佳的謄卷,那都是極大的幸運。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因參加會試舉子雖有三千餘之多,但是其中才華高絕卓異之人,卻只是極少數者。
而他手中這份謄卷的考生,文章氣脈驚人,便是這樣的佼佼者。
能夠在首場書經閱卷之中,就能這般脫穎而出,卓爾不群,比起其他考生已佔據極大先機。
而有這等才華的舉子,只要在二場的論詔誥表、三場的策論閱卷之中,不出什麼紕漏,幾乎是必定上榜。
雖然被閱卷官選中上呈的謄卷,考生最終金榜題名,普通閱卷官無法如同主考官,能贏得考生座師的美名。
但是一旦發榜之後,閱卷官的初篩點選之德,對於考生卻是實實在在的恩情,雙方結下的關聯和情誼,卻是不容置疑的。
而這些科場上的密切關聯,將會成為官場上堅實的守望之力,是官員遴選為春闈屬官的最大收穫。
因此,像這位閱卷官能遇到這等水準的謄卷,預示他本次春闈屬官之任,已經不虛此行。
他將這份謄卷又仔細閱讀兩遍,心中愈發滿意,仔細思慮片刻,執筆鄭重寫下評語。
不管是閱卷官還是同考官,但凡遇到極看中的謄卷,都會在評語中不吝美詞,大力推薦,一旦考生取中,對他們也有一份思源之情。
尋常點中的謄卷,基層閱卷官通常不過十餘字評語,但這份謄卷卻讓閱卷官洋洋灑灑寫了三十餘字評語,才堪堪收住了筆。
……
主考官王士倫離開了那閱卷官的書案,一路返回自己的房廨,心中難以平靜,腦海中不斷回想方才那篇時文片段。
印證生死,光照忠奸,即為雅言,也為刀劍……
不謝託孤寄命之勇,不棄生死天倫大義……
蹈臨社稷興盛,扶庇正道滄桑,孤身可負風雨,敢效斷頭刑天……
王士倫思緒翻湧,那位考生的隻字片語,似乎都一種奇異之力,擊中他的心底,讓他想起許多跌宕往事。
一個文弱儒法的書經舉子,從聖賢義理出發,詞章清正,縱橫捭闔,卻透出睥睨塵俗的豪氣,著實有些罕見。
王士倫心中默唸那張謄卷的編號:乙亥九十七號。
方才他在那位閱卷官面前,不動聲色,絲毫沒表現出對那張謄卷的看重。
這不僅是不想因自己的態度,影響到那位閱卷官的判斷力。
更因為閱卷程式是春闈會試的關鍵環節,也是最兇險的環節,這禮部閱卷大堂熙熙攘攘兩百餘人,誰知道其中有多少眼線。
他如果方才對那張謄卷表現出喜愛,便會給自己留下話柄,甚至可能害了這位才華出眾的考生。
王士倫少年成名,年屆四十就名列閣臣,攀上文官頂峰,一腔城府非常人可比,自然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
他倒要冷眼旁觀,乙亥九十七號謄卷,最終在本房同考官手中能排到第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