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和幾位國公,領著在公卿百官,在王府門外迎駕,風吹旗動颯颯作響,場中烏壓壓的人,卻鴉雀無聲。
等了不多會兒,便聽到整齊的馬蹄聲,眾人循聲望去,就見兩隊金甲紅披的御林校尉,騎馬整齊而來。當先至王府門前時,隊伍停住,將馬趕出帷幔之外,便挺胸腆肚的對立在紅毯兩邊。
少時,從裕王府到西苑們方向,便五步一對的立滿了威武的禁衛,為皇帝的鑾駕鹵簿的前導。又過了少頃,方隱隱聞得宮調雅樂之聲,只見一對對儀仗手持立瓜、臥瓜、星、鉞各四、五色金龍小旗、五色龍纛、雙龍黃團扇十、黃九龍傘各十,浩浩蕩蕩踏著紅毯而來。
待那些旌旗儀仗過去,便是二十個全神戒備的御前侍衛,簇擁著一柄九龍曲柄黃華蓋,華蓋下是皇帝的步輦,後面緊跟著二百執槍、佩儀刀、佩弓矢的侍衛,最後殿以黃龍大纛!
待其一隊隊過完,見到皇帝的步輦緩緩行來.眾大臣連忙路旁跪下,齊聲道:“臣等恭迎聖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監黃錦出現在步輦旁,高聲道:“平身……”但皇駕並沒有停留,而是直入裕王府中。
此刻王府所有的中門大開,站在大門外,一直能看到敞開的六進十二道中門外,都站滿了儀仗人眾。待皇駕進去,恭迎的眾大人也起身按照身份,列隊跟了進去,但能到最裡面的並不多,大多數人在前面幾近就停下來,回到自己的席上了,沒有資格跟進。
但有資格跟到最裡面的,都看見裕王爺扶著皇帝從步輦上下來……或者說,皇帝允許裕王與他共乘一車而來。
今天的裕王爺精神十足,面上帶著微笑,半躬身扶著父皇從車上下來,嘉靖還是那個嘉靖,離了宮依然不捨得穿上龍袍,而是穿一件用金線繡著道德經的黑色道服,頭上只繫著一根道巾,從背後看仙風道骨,但若是轉到正面,就會看到衰老的消瘦,已經是怎麼也遮擋不住的了。
嘉靖已經走不動了,強撐著從步輦上下來,便一屁股坐在早就備好的腰輿上,但他今天的心情甚好,看看四周的眾人,再望望碧藍的天空,眯著眼睛笑道:“今兒是好曰子啊。”
李芳站在嘉靖身後的左邊,聞言笑道:“天都知道主子要來看皇孫,特意給了個好天氣。”
“呵呵……”嘉靖聞言頷首笑道:“朕的孫子呢,快抱來給朕看看。”
“請父皇進殿休息。”裕王恭聲道:“兒臣這就去把孩子抱來。”
“唔……”嘉靖點點頭,腰輿便被抬到了大殿中,裕王則快步往後宅走去,不一會兒,領著正妃娘娘,還有抱孩子的李妃,盛裝出現在大殿中,大禮參拜父皇。
“快起來吧。”嘉靖含笑道:“快把孩子抱過來。”
裕王看一眼李妃,朝她點點頭,李妃便在宮女的攙扶下起身,抱著孩子走到皇帝近前,交給了李芳李總管,然後跪在地上。
李芳小心翼翼的抱著孩子,面上笑開花道:“哎呦,這小祖宗長得可真有福相,皇上快瞧瞧,這烏溜溜的大眼睛,真讓人喜歡。”
讓他一說,皇帝也心癢了,道:“抱過來,朕瞧瞧。”李芳就將小孩子送到嘉靖面前,讓世子面朝著嘉靖。
那生下來便寄託著許多期望的小世子,生得並不算漂亮,但孩子是自家的好,嘉靖能從他的臉上,依稀看到自己小時候的模樣。而且這世上,也許真有福至心靈,才剛剛一百天的孩子,忽閃著明亮的眼睛,望著前面這位陌生的枯瘦老人,不但不哭不鬧,居然還笑了起來。
這神奇的一笑有如春風化雨,竟讓嘉靖皇帝那顆冰冷多年的聖心,變得柔軟起來,在一種叫做親情的東西支配下,嘉靖的臉上露出了罕見的慈祥笑容,他居然雙手一拍,伸開了雙臂,道:“來,讓爺爺抱抱。”
李芳將孩子捧給嘉靖,嘉靖小心的抱著孩子,動作十分生疏僵硬,但面上的笑容卻越發的親切自然,那孩子也不覺著不舒服,仍然朝嘉靖笑著,還伸出小手,去抓他的鬍鬚。
看到這一幕,裕王和李妃的臉上,一滴滴滲出汗珠,唯恐父皇一生氣,不喜歡這個孩子了。
但嘉靖的壞脾氣,完全沒有作用在這孩子身上,相反,他還很享受被小手揪著的感覺,愛不釋手的將孩子抱在腿上坐下,對裕王道:“孩子的名字,朕已經想好了,你這個當爹的,看看合不合心。”李芳便從袖中掏出一張黃紙,躬身奉給裕王道:“王爺請過目。”
裕王的雙手在衣裳上擦了擦,恭敬的接過黃紙,開啟後輕聲念道:“朱翊鈞……”
“不錯,朱翊鈞。”嘉靖帝微微得意道:“這個名字,是朕花了幾天時間,推演先天五行,河洛六神、紫微斗數,才推算出來的,將來一定能無病無災,福氣無邊的。”
其實起什麼名字,裕王都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父皇的態度,現在見嘉靖從來沒有過的傷心,裕王在高興之餘,還感到陣陣心酸,他可從沒享受過這種親情,不由有些嫉妒起自己的兒子來。
嘉靖畢竟身體虛弱,雖然朱翊鈞沒什麼分量,但抱這一會兒,已經讓他吃不消了,李芳察言觀色,小聲道:“主子,把世子爺交給奴才吧。”
“嗯,”嘉靖點點頭,在孩子粉嫩的腮幫上親一口,才依依不捨的將其遞給李芳,目送著李芳再將其轉交給李妃。嘉靖便對抱著孩子的李妃道:“你是我朱家的功臣啊,朕要重重賞你。”
李妃趕忙跪下道:“這是父皇敬天愛民的恩德,是王爺至純至孝的福伯,臣妾不敢言功。”
見這女子對答得體,嘉靖的面上更好看了,笑道:“有功則賞,你能做了朱家的兒媳婦,還誕下皇孫,便是天大的福分了,朕就謝謝你孃家吧。”說著問她道:“你孃家是什麼出身?”
“回父皇,臣妾出身小戶人家,父親是個泥瓦匠……”李妃聲如蚊鳴道。她這樣說,除了顯得坦誠外,還有別的方面的考慮,為了防止外戚專權,大明的皇家向來不與權貴顯赫通婚,所以歷來的皇后、妃子都是小戶人家出身,她自報家門,也是為了讓皇帝放心。
“呵呵……”嘉靖不以為意的笑道:“既然如此,朕就給你父親封個伯爵吧。”
李妃一下子愣住了,裕王趕緊一扯她的衣袖,李妃才醒過神來,趕緊給皇帝跪下道:“臣妾代孃家一門磕謝父皇天恩!”說著磕下頭去,謝恩不迭。
嘉靖溫和的笑道:“不用多禮了,替朕把皇孫帶好,就是最大的謝恩。”待宮人把李妃再次扶起。裕王小聲道:“兒臣已經備下齋飯,恭請父皇移駕賞用。”
嘉靖還從沒在兒子家吃過飯,略一遲疑,方頷首笑道:“那好,朕就在這裡叨擾一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