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早收了糧食的那傢伙知曉對家的糧食還沒收上來,自是開心的很,搬了把椅子,直接坐在自己田裡看對面的笑話了。
“王兄啊,你這糧食還沒收上來啊,得抓緊時間了,你這片地種的好像比我這裡的還要早上那麼十幾日吧?若是再不收,一場大雨下來,恐都得趴在地上了,那損失得多大,可比給朝廷那一石多的多吧?”
也別怪人家烏鴉嘴,這說的完全都是實情。
被稱作王兄那人,名王孝,面對擺放在面前的事實,對著譏笑還能如何說,只能是揮起手中的鞭子朝著自己手下的家丁打去。
“快乾,今日一人都必須收割上十畝來,收割不上來全都不準吃飯。”
這王孝吝嗇是有些吝嗇,但卻並不壞的,當初定下的數額沒有完成,最後卻也並未真的不讓家丁吃飯睡覺。
那些家丁是想加快,給自家主人長長臉面,但事實卻是事與願違了,不是他們想加快就能夠加快的了的。
一日之後,五十餘個家丁汗流浹背忙活了一日,也就收割上了十畝。
剩下的那些眼看著就要臭到地裡面了。
那姓劉瞧了一天,也乏味了,在臨走之時,還特意叮囑道:“王兄還是去找朝廷收割了吧?這般耽擱下去,恐很難全部收割上來了,到時候連兩石都落不到自己手中了,而且因此也會被朝廷記恨上,往後說不準就得被朝廷穿小鞋。”
其實不用說,朝廷肯定是有這個意思的,用朝廷收割,給了朝廷這一石糧食的,一切都好說。
可若是寧可把糧食在地裡發黴,也不用朝廷收割的,對於這樣的另類,朝廷還真就要關切到眼中了。
王孝雖當面沒多說什麼,但從地裡回來便還是很快去找了負責此地糧食收割的官吏。
此人名為於融,是弘治十三年剛剛中舉的,現在翰林院中,是被戶部借調來的。
說來也是與謝至同科進士。
現在做的這個事情需要的人可不少,戶部就是把大大小小的人都派出去也很難填充的足。
沒辦法了,在弘治皇帝同意之後,便著手從各處開始徵調人手。
有了弘治皇帝的旨意,徵調起來自然也就容易很多了。
王孝準備了禮物到了行轅之際,在門前已排起了長龍。
剛開始朝廷出臺這個政策的時候,那些擁有土地的人肯定是不服氣,自己又不是沒人了,收割上來那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事嗎?
沒畝地需一石糧食的話,還不如直接自己找人收割了呢。
將近五日時間,他們終於發現了,他們人是有,也能把人派下去,可收割上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了。
這糧若是放在那裡,多會收割完了都行那也就罷了,他們大不了多等幾日,多費些吃食。
可現在那糧趴在地裡,多耽擱一天便有一天的折損。
沒辦法了,現在唯一的解決之法便是來尋求朝廷了。
聽說收割排名都是按照前後的報名順序來辦的,後面來報名的那都排出去老遠了。
因而唯一的可行辦法便就是加緊來報名了。
這個欽差油鹽不進,無論多少重禮都不收,不接受插隊,一切都得按照先後的報名順序來。
如此一來,有先見之明的提起找朝廷收割了的,那是賺到了。
像那些比較吝嗇的,先得試試自己能否收割了再想起找朝廷來解決的,那可就如王孝一樣了。
王孝在後面排了這麼久都沒能排上去,直接便開始往前擠著去找那些差役,想著要提前進去。
這個舉朝關注的大事情,別說是那些欽差不敢開後門了,就是那些差役也不敢隨隨便便放人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