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修路修電還是植樹種草,首先都要固沙沙子不斷流動的話,幹嘛嘛不成!
說到固沙,我國獨創的最矚目就是“草方格沙障”了。
四十多年前,為了保護我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不被沙漠埋沒,用小麥草在流沙表面紮起方格,在方格內種上沙蒿、花棒。這些麥草方格組成的“地毯”與林木帶、卵石帶一起,成了沙漠鐵路的守護神,被譽為“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蹟”。
這項技術已經在西北多地推廣,如果大家到過鄂爾多斯等地,就可以看到有一座座沙丘被沙柳枝分割成一個個方格,這些方格綿延不絕,如一張張大網覆蓋於黃沙之上。這主要起到固沙的效果。待雨季來臨,在格子裡植樹種草,又將有一片片綠洲在沙漠中出現。
前輩們發明的草方格治沙當然頗具奧妙之處,但沙區生態恢復是系統工程,不能“一招鮮吃遍天”。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嘉穀實驗室繼續尋找效率更高、效果更持久的沙漠生態恢復方法,直到陳建章從澳大利亞引進“生物土壤結皮”的概念。
“生物土壤結皮”,即苔蘚、地衣等隱花植物連同細菌、真菌與地表土壤中的細微顆粒膠結在一起,不但能在極端環境下生存,還能提升土壤中氮、磷、鉀等有機質的含量,影響降水滲入過程和土壤水分的再分配。
不過,若僅靠自然速度生長,土壤結皮形成有效的覆蓋規模至少要10年。
但嘉穀實驗室是哪啊?一群掛逼後面還隱藏著一個能真開掛的大boss的所在,豈會被這事難倒?
在騰格裡沙漠的出水點周圍,員工們將實驗室培養的適合土壤結皮的微生物噴灑到草方格內的沙子上,這樣能大大縮短結皮時間這就是生物土壤結皮的升級版,微生物應用領域向來是嘉穀實驗室的拿手好戲。
而且,還有某人的靈陣齊出。
“青竹百靈陣觸發,主木系,範圍:方圓250公里。效果:潤澤,生長。生物處於陣中,恍如初生,蓄養紫華,勃然而長。”
“天罡無極陣觸發,主金水兩系,範圍:方圓250公里。效果:極壓,生風。能使控制氣壓,風生水起。”
“青竹百靈陣”加速苔蘚、地衣等隱花植物的生長,進一步縮短土壤結皮時間;“天罡無極陣”則化強風為輕風,化弱風於無形,充分保護著生物土壤結皮在初生階段不被刮到天上去。
所以當中科院的袁院士帶領幾名研究員抵達此地時,驚奇地發現這片廣闊的沙區已經被鋪上了一層“生物地毯”。
“你們這手段,可真不凡吶!”解開疑問後,袁院士感慨道,“如果能推廣,這必將成為恢復荒漠生態的利器!”
陳建章含笑道:“畢竟還是剛應用,還得反覆實驗才能具備推廣的價值。我們也希望能在沙漠的實地治理開發中得到更多類似的經驗和技術以作推廣。”
袁院士讚賞地點頭:“這就是我支援你們嘉穀的原因,你們不只想著贏利,而是體現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意識……”
……